發生化學事故時,由于事故單位最了解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可以盡快控制危險源,實施初期撲救,所以,事故單位積極實施自救是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形式。
我國政府和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十分重視企業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1997年,原化學工業部就頒布了《關于實施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加強重大化學危險源管理的通知》(化督發[1997]459號文),提出了《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寫提綱》。《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五十條中規定,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定期組織演練。
企業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程序和區域性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程序基本一致,包括編制的準備、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預案編制、預案的演習和修訂、審核實施。但企業化學事故更強調其針對性、專業性。另外,企業應急救援預案應并入地方政府編制的區域性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體系中,以有助于增進企業和地方政府的相互了解,也確保了企業應急救援預案作為區域性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緊急情況下實施。
一、編制的準備
1.成立預案編制小組。企業應組織安全、環保、生產、設備、醫護等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組成編制小組。小組成員最好包括來自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代表,以保證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與區域性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一致性,實現當事故擴大或波及到廠外時,與區域性應急救援預案實現有效銜接。
2.相關資料收集。包括適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企業的化學品普查,企業事故檔案,國內外同類企業的事故資料,相關企業的應急預案。
3.企業應急資源。在緊急情況下,企業所具有的包括人力、設備和供應等方面的應急資源,如全職和兼職的應急人員、消防供水系統、個體防護設備、毒物檢測設備、醫療救生設備、交通設備、通訊設備等。
4.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周邊人口分布情況以及當地可動用的社會應急資源。
二、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
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是編制化學事故心急預案的關鍵和主要依據。關于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的具體做法和相關規定,可參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即將頒布的《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裝置、設施現狀安全評價管理辦法》。
三、預案編制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前提下,企業就可以編制奉企業的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了,—般來說,預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企業概況
1.企業的投產時間。企業建立以及投產時間,各重大危險源和裝置投產或進行技改、大修時間詳細列表。
2.企業基本情況。企業的地理位置、組織機構、人員構成、生產能力等。
3.重大危險源或事故隱患。根據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的結果,確定本企業的危險工藝單元、重大危險源、危險化學品數日及共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
4.救援力量。廠內消防、救護、防化、保衛等部門的人員、車輛情況,廠外消防、急救等部門的情況,地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聯系人和聯系方式等。
(二)應急救援系統
事故發生時,能否對事故作出迅速行力的反應,直接取決于應急救援系統的組成是否合理。所以,預案中必須對心急救援系統精心組織,劃清責任,落實到人。應急救援系統主要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和心急救援專業隊伍組成。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設企業應急總指揮,小組成員應包括具備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職責、權力及資源的廠內安全、生產、設備、保衛、醫療、環境等部門負責人,還應包括具備或可以獲取有關社會、生產裝置、貯運系統、應急救援專門知識的技術人員。小組成員直接領導各下屬應急救援專業隊,并向總指揮負責,由總指揮統一協調部署各專業隊的職能和工作。
應急救援專業隊是事故發生后,接到命令即能火速趕往事故現場,執行應急救援行動中特定任務的專業隊伍。按任務可劃分為:
通訊隊:確保各專業隊與總調度室和領導小組之間通訊的暢通,通過通訊指揮各專業隊執行應急救援行動;
治安隊:維持廠區治安,按事故的發展態勢有計劃地疏散人員,控制事故區域人員、車輛的進出;
消防隊:對火災、泄漏事故,利用專業器材完成滅火、堵漏等任務,并對其它具有泄漏、火災、爆炸等潛在危險點進行監控和保護,有效實施應急救援、處理措施,防止事故擴大,造成二次事故;
搶險搶修隊:該隊成員要對事故現場、地形、設備、工藝熟悉,在具有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時深入事故發生中心區域,關閉系統,搶修設備,防止事故擴大,降低事故損失,抑制危害范圍的擴大;
醫療救護隊:對受害人員實施醫療救護、轉移等活動;
運輸隊:負責急救行動十人員、器材、物質的運輸,
防化隊:在有毒物質泄漏或火災中產生有毒煙氣的事故中,偵察、核實、控制事故區域的邊界和范圍,并掌握其變化情況,或與醫療救護隊相互配合,混合編組,在事故中心區域分片履行救護任務;
監測站:迅速檢測所送樣品,確定毒物種類,包括有毒物的分解產物、有毒雜質等,為中毒人員的急救、事故現場的應急處理方案以及染毒的水、食物和土壤的處理提供依據;
物資供應站:為急救行動提供物質保證。其中包括應急搶險器材、救援防護器材、監測分析器材和指揮通信器材等。
由于在應急救援中各專業隊的任務量不同,且事故類型不同,各專業隊任務量所占比重也不同,所以專業隊人員的配備應根據各自企業的危險源特征,合理分配各專業隊的力量。應該把主要力量放在人員的救護和事故的應急處理上。
(三)應急行動
1.報警。發現災情后,應立即向生產總調度值班室、電話總機或消防隊報警,要求提供準確、簡明的事故現場信息,并提供報警人的聯系方式。企業發生化學事故很重要的是前期撲救工作,應積極采取停車、啟動安全保護、組織人員疏散等措施。
2.接警和通達。總調度或消防隊值班室接到報警后,應首先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事故類型如火災、爆炸、泄漏(暫態、連續),是否劇毒品,估計造成事故的物質量。領導小組全面啟動事故處理程序,通知各專業隊火速趕赴現場,實施應急救援行動。然后向上級應急指揮部門報告,根據事故的級別判斷是否需要啟動區域級應急救援預案。
3.現場搶險。
(1)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確定警戒區域范圍,并維持相關區域的秩序,控制人員和車輛進出通道。
(2)進行事故現場偵察并取樣,送監測站確定毒物種類。
(3)對現場受傷人員進行營救、尋找,并轉移至安全區,由醫療救護隊負責對受傷人員進行搶救、護理。
(4)組織搶險隊伍,控制泄漏源,確定滅火介質,進行事故撲救,監控和保護周邊具有火災、爆炸性質的危險點,防止:二次事故發生。
(5)通過信號、廣播組織、引導群眾進行疏散、自救。
(6)密切注視事故發展和蔓延情況,如事故呈現擴大趨勢,應及時向上一級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啟動區域性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區域性應急救援力量參與搶險、救援行動。
(四)條件保障
提供充足的通訊器材、救援器材、防護器材、藥品、應急電力和照明等器材保障;明確經費來源,確保應急救援所需費用;建立完善的應急值班、檢查、評比制度等。
(五)事故后的清消。恢復和重新進入
從應急救援行動到清消和恢復需要編制專門程序,主要根據事故類型和損壞的嚴重程度,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主要考慮以下內容:組織重新進入人員、調查損壞區域、宣布緊急狀態結束、開始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并評價事故損失,組織力量進行污染區的清消、恢復。
四、預案演習和修訂
預案的編制必須經過一個持續改進,并不斷完善的過程。由于經驗、技術和理論等方面的限制,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有意外隋況發生,因此,應定期進行預案內容的培訓,并有針對性地組織模擬演習,檢驗和完善預案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對預案進行檢查、修訂和完善。
五、審核實施
修訂后的預案報經當地人民政府備案、審核和批準后實施。
另外,企業在組織救援的過程中,應及時向上級應急指揮中心提供有關事故的影響以及采取的措施。當事故的影響和后果危害到周圍地區,或事故的危害程度本身超出了企業應急力量的處置能力時,請求社會救援,啟動區域性化學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