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災害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地震災害危險源評估
1.1.1地震災害
我們常說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地球內部由表及里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據統計約有92%的地震發生在地殼中,其余的發生在地幔上部。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一年約有500萬次。其中約5萬次人們可以感覺到;能造成破壞的約有1000次; 7級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幾次。按成因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類。因人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動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動。我們一般所說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類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地震災害是群災之首,它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并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特點。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災害是各類建(構)筑物的破壞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財產損失。
1.1.2 地震的強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有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根據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國使用的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準,叫“里氏震級”。各國和各地區的地震分級標準不盡相同。
一般將小于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1)、大于、等于1級,小于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
2)、大于、等于3級,小于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
3)、大于、等于4.5級,小于6級的稱為中強震
4)、大于、等于6級,小于7級的稱為強震
5)、大于、等于7級的稱為大地震
6)、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本預案所指地震災害為震級大于、等于3級,小于4.5級,烈度大于三度的地震,所引發的災害或引起的安全事故
1.2災害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1地震災害特點
地震災害是群災之首,它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并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特點。
1.2.2影響地震災害大小的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有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發震時間、發震地點、地震類型、地質條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區人口密度、經濟發展程度和社會文明程度等。地震災害是可以預防的,綜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自然災害。
1.2.3地震直接災害和次生災害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壞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噴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壞和海嘯。因地震的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災害,包括火災、水災和煤氣、有毒氣體泄漏,細菌、放射物擴散、瘟疫等對生命財產造成的災害。
1.2.4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災害和對礦井的危害
各類建(構)筑物的破壞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財產損失。常見的由地震引發的火災災害最嚴重。對礦井造成的危害有:礦井停風、停電、局部巷道受損變形、人員受阻被困無法撤至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