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編制目的
為有效防范污染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確保在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后能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事故應急預案。
2 編制依據及適用
2.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突法環境事故應急預案》及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預案。
2.2適用范圍
發生在本公司以內及其周邊的污染物排放, 交通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等因素造成環境污染事故時,啟用本預案。
3 組織機構及職責
成立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組? 長:劉健秋
副組長:李羽、胡時專、陳念
組? 員:劉浩林、朱躍云、黃安全、陳德才、胡軍、聶勁松、李英、肖軍華、劉健。
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應急的指揮工作,進行應急任務分配和人員調度,有效利用各種應急資源,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事故現場的應急行動。
4 可能導致危急事件的因素
由于暴雨和地震導致循環池水外溢, 化學藥劑和生產試劑保管不善造成有毒有害物質擴散或流失, 脫硫設施因管理不善或系統故障導致的污水外流等均可導致嚴重環境污染事件。
5 預防措施
5.1循環池、脫硫設施每天安排專人進行檢查,檢查要詳細、到位,確保設施完好無泄漏,發現異常應及時匯報處理;
5.2嚴格執行化學藥品與試劑保管制度使用操作規程,發現異常立即處理;
6 預警發布與預警行動
6.1當工作現場發生不可處理的環境污染事故時,發現人應迅速將事故現場的狀況等情況立即向值班長和危急事件日常管理機構人員匯報。 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工作人員應立即撤離工作地點。
6.2值班長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命令迅速改變運行方式,經查應啟動應急預案的,應立即向應急救援領導匯報,并建議啟動應急預案。
7 應急響應
7.1啟動條件
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時啟動本預案。
7.2響應分級
按照污染的可控性、 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 將事故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 (較大及以上事故)響應、Ⅱ級(一般污染事故)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Ⅰ級響應:可能造成較大、重大環境污染,或污染事故直接經濟損失較大、或較大社會影響等。本等級由公司應急指揮小組并及時向上級環保部門(東安縣環境保護局)報告,向東安縣環保局請求幫助,公司所有應急單位協助參與協助救援。
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Ⅱ級響應:一定的環境污染,有一定社會影響等。本等級由公司應急指揮小組及時啟動應急預案,視救援難度情況向外部救援機構求援,公司所有應急單位參與救援。
7.3響應程序
(1)該預案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宣布啟動。
(2)各崗位人員按照本預案進行處理。
(3)各應急小組人員及時進入現場進行應急處理。
8 應急處置
現場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突發環境事件區域環境應急監測工作。 主要應急監測分析內容為:
(1)根據污染物的擴散速度和事件發生地的氣象和地域特點,確定污染物擴散范圍。
(2)根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突發環境事件污染變化趨勢,并通過專家咨詢和討論的方式,預測并報告突發環境事件的發展情況和污染物的變化情況,作為應急決策的依據。
(3)應急狀態時,現場應急指揮部應組織專家組,迅速對事件信息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和建議,供指揮部領導決策參考;根據事件進展情況和形勢動態,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意見;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范圍、發展趨勢做出科學預測,為現場應急指揮部的決策和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參與污染程度、危害范圍、事件等級的判定,對污染區域的隔離與解禁、人員撤離與返回等重大防護措施的決策提供技術依據;指導各應急分隊進行應急處理與處置;指導環境應急工作的評價,進行事件的中長期環境影響評估。
9 本預案的實施
在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時或即將使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受到或即將受到嚴重危害,財產受到嚴重損失,可能造成社會不良影響時,實施本應急處理預案。其做法如下:
(1)接到事發報告后,立即組織小組成員及相關技術人員趕赴現場,對事故的性質和危害程度作出初步判斷,同時報告縣應急辦及相應主管部門。
(2)事故第一時間內除組織搶救外,應如實報告縣應急辦及相應主管部門
(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和主要污染物以及危害程度),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污染源的處理。
(3)對有可能污染的地方進行全面的檢查,防患于未然。
(4)對發生有毒物質可能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事故蔓延,做好防范工作,必要時應疏散或組織人員撤離。
(5)查明原因后,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和技術人員及當事人共同擬定消除或減輕危害的方案措施。
(6)消除或減輕危害的方案、措施確定后,立即組織人員實施。
(7)危險或危害物排除后,召集有關部門做好善后工作,妥善處理環境污染事故掃尾工作。
10 事故應急救援關閉程序
10.1應急終止的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9.10.2應急終止的程序
(1)組長確認終止時機,向所屬各專業應急小組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2)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
9.10.3應急終止后的行動
(1)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防止類似問題的重復發生;
(2)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并提出對應急預案的修改意見;
(3)編制環境污染事故總結報告,逐級上報上級主管單位,再由上級主管單位上報集團公司審核批準后,上報政府有關部門;
(4)配合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開展事故調查和實施應急過程評價;
(5)負責環境應急隊伍的建設,并維護、保養應急儀器設備,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6)根據實際對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及時組織修訂和完善。
11 應急保障
11.1 通信及信息保障
建立包括公司領導及各部門領導、 專業負責人和電網調度等人員在內的通信錄,并保證主管以上崗位人員手機 24 小時聯系暢通。事故情況下,可通過固定電話、廠內調度通信電話、載波電話、手機、對講機、廣播呼叫、企業局域網等方式保證生產指揮系統聯系暢通。
11.2 應急隊伍及裝備保障
(1)加強環境應急隊伍的建設,熟悉環境應急知識,充分掌握各類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措施,提高其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素質和能力;要加強企業消防、防化等應急隊伍的組織和培訓,形成環境應急網絡,保證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能迅速參與并完成搶救、排險、消毒、監測等現場處置工作;要組建專家組,確保在啟動預警前、事件發生后相關環境專家能迅速到位,為指揮決策提供服務。
(2)要因地制宜增加應急處置、快速機動和自身防護裝備、物資的儲備,不斷提高應急監測,動態監控的能力,保證在發生環境事件時能有效防范對環境的污染和擴散。
(3)要組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隊伍,要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全員防范意識和心理準備,提高防范能力。
(4)要加強環境事件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重要目標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5)要按照環境應急預案及相關單項預案,定期組織不同類型的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6)應急隊伍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值班人員及檢修項目部人員等。應急裝備包括通信工具、人員防護裝備等必備物資及專用工具等。各應急專業組在現場相關地點存放常用應急檢修工具。
11.3物資保障
公司應急倉庫配備了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物資及藥品。
11.4宣傳、培訓與演練
(1)定期組織宣傳、學習環境保護科普知識,增強職工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應急小組成員的防范能力。
(2)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12 應急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日開始實施,由安全環保部負責制定與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