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有效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提高企、事業單位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將突發環境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及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一條“……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采取措施,加強防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條“……可能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通報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損害的單位,并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報告”。第二十九條:禁止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堿液或者劇毒廢液。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并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第十六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氣體和放射性物質,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氣污染事故,危害人體健康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防治大氣污染危害的應急措施,……接受調查處理。
(4)企業、行業有關規定。
1.3適用范圍
濰坊先達化工有限公司在運輸、使用、貯存危險化學品發生的各類環境污染事故及其衍生造成的突發性環境事件適用于本預案。
1.4環境污染事故等級
1.4.1一般環境污染事故
由于污染與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千元以上、萬元以下的(不含一萬元)。
1.4.2較大環境污染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為較大環境污染事故:
1、由于污染與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不含五萬元);
2、人員發生中毒癥狀;
3、因環境污染引發廠群沖突;
4、對環境造成危害。
1.4.3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為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1、由于環境污染與破壞行為造成經濟損失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不含十萬元);
2、人員發生明顯中毒癥狀、輻射傷害或可能導致傷殘后果;
3、人群發生中毒癥狀;
4、因環境污染使社會安定受到影響;
5、對環境造成較大危害。
1.4.4特大環境污染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為特大環境污染事故:
1、由于污染與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以上;
2、人群發生明顯中毒癥狀或輻射傷害;
3、人員中毒死亡;
4、因環境污染使地方經濟、社會的正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5、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1.5應急原則
1.5.1以人為本
應急救援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所有應急行動以確保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為第一。
1.5.2預防為主
本廠以事故預防為重點,高度重視,常抓不懈,消除事故隱患。
1.5.3依靠科技
為科學地應對突發事件,本廠應加強應急技術開發,利用監視、監測、監控和信息處理等技術裝備,提高預防和處置能力,預防事故的發生及避免更為嚴重的次生災害的發生。
1.5.4統一指揮
本廠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實行統一指揮。同時,本廠應急救援指揮部工作應服從國家、山東省、濰坊市和濱海經濟開發區等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指揮。
1.5.5分級負責
在廠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下,各車間、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落實責任,分工明確,相互合作。
1.5.6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
在應急狀態下本廠積極開展自救的同時,與社會救援組織和機構積極合作,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社會救援力量。
1.5.7優先原則
(1)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
(2)保護環境優先。
(3)防止事故擴大優先。
2工廠概況及危險目標
2.1工廠概況
2.1.1工廠概況:
本廠位于山東濱海經濟開發區臨港工業園內,經濟性質屬于民營,本廠目前從業人員230人,占地面積150畝,本廠目前主要有500噸/年PDE和300噸/年三酮生產裝置。廠區設兩個出口,南側正中設人流出入口,西側偏北設貨流出入口。
2.1.2社會環境:
濰坊先達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山東濱海經濟開發區內,位于渤海萊州灣南岸,濰坊市西北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區中部;距濰坊市57km,距青島市178km,距濟南市200km;益羊鐵路直達廠區內,昌大路、環海辛沙路、濟青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發達;附近濰坊北港、羊口港、青島港通航國內外碼頭。陸路、水路和鐵路交通運輸方便。廠區周邊社會環境見表2-1。
表2-1工廠周邊社會環境一覽表
方向 設施和建構筑物 人口 距離m 聯系電話
東 鹽場(隸屬海化鹽場) / 100 5328000
西 濰坊裕億化工有限公司 50 40 5319628
南 濰坊中農聯合化工有限公司 60 100 5302608
西南 濰坊僑昌化工有限公司 150 100 5306018
北 濰坊綠霸化工有限公司 150 貼鄰 5309018
西北 濰坊沃爾特化學有限公司 100 500 5301000
2.2危險目標
2.2.1危險目標劃定
根據對本廠生產過程危險源辨識和評價的結果,確定以下危險部位作為應急救援危險源。
危險源:原料罐區
A1:鹽酸原料儲罐(50m3),強腐蝕且易揮發出刺激性氯化氫氣體。
A2:乙醇原料儲罐(50m3),極易揮發易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
A3:甲苯原料儲罐(50m3),蒸汽有毒致癌。
A4:液堿原料儲罐(50m3),刺激性強腐蝕性。
A5:純苯原料儲罐(50m3),有毒刺激性氣味。
A6:甲醇原料儲罐(50m3),有毒且易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
A7:二氯乙烷原料儲罐(50m3),高毒揮發性無色液體
2.3報警和應急設施分布
2.3.1預警行動
貯罐區內設置多個可燃氣體報警儀,當報警儀檢測到濃度超標時會自動發出報警并將信號傳輸至控制室。控制室發現報警后馬上報告生產管理部,并趕往現場確認,如果報警無誤,則生產部立即向全廠發布預警通知,相關部門做好救援準備;如果發現報警儀誤報,則現場進行仔細排查,經檢查確認報警儀誤報后,解除預警信息。
2.3.2信息報告與處理
(1)信息報告與通知
為了在第一時間發布預警信息,公司設值班電話:0536-5302681,當接到事故通知后在第一時間通知生產部負責人,然后逐一向上匯報事故情況。并通知各車間做好救援準備。
(2)信息上報
事故發生后值班人員應立即向生產管理部負責人匯報,然后生產管理部負責人逐一向上級領導匯報,也可越級匯報。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機構
廠內設立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廠內的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統一指揮。
3.2職責分工
1、總指揮:
a.組織制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b.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c.組織指揮全廠應急救援;組織事故碰頭會,協調各救援隊伍的搶險救援工作;
d.接受和服從濰坊先達化工有限公司的領導與指揮;
e.根據需要,組織制定現場應急方案;
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3、職能部門:
(1)生產管理部:
a.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和事故處置工作;
b.承接廠內事故、事件或災情報告,請示總指揮啟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c.負責通知指揮部成員和相關人員集合;
d.傳達指揮部下達的各項命令,通知搶險救災人員趕赴事故現場;
e.負責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f.負責組織指揮醫務人員現場醫療救護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g.組織、協調對外求援等有關事宜,負責事故的上報;
h.組織廠事故應急預案演練,監督事故應急演練,對演練和預案評審。
i.建立、更新本單位的消防、醫療、搶險等應急隊伍檔案;
(2)人力行政部:
a.安排廠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期間的值班;
b.負責保持應急期間的通訊暢通;
c.進行事故期間的公眾應急宣傳和告知工作;
d.按照應急指揮部的指令,接待媒體的采訪,進行新聞發布;
e.安排廠應急救援指揮部交通、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
f.組織進行保險理賠和善后處理;
(3)物流部
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4)財務部
a.籌措和撥付應急救援資金;
b.參與有關責任方賠償費標準的制定和協商工作;
c.協助人力行政部進行保險理賠和善后處理;
(5)其它部門
根據指揮部指令,完成職責范圍內工作。
3.3責任追究
1、本廠對事故應急救援中拒絕執行命令、強令冒險作業或者借故逃避、逃匿,擅離職守,侵占、挪用救災物資和捐贈物資等情節嚴重的有關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處理、處分和處罰,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辦理。
2、對防止或搶救事故有功的部門(車間、班組)或個人,工廠給予表彰或獎勵。
3、對事故責任者根據事故嚴重程度,損失多少、情節輕重、影響程度等 ,根據有關規定視情節令其賠償損失或給予行政警告、記過、記大過、降職、降薪、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4、對各類事故隱瞞不報、虛報,或有意拖延報告者,要追究責任、從嚴處理。
4應急響應
4.1應急報告
4.1.1報告程序
1、發生事故、事件或災情后,現場人員立即向當班班長和車間主任報告。
2、當班值班領導接到事故報警后,立即向總經理、值班人及生產管理部、指揮部其他成員報告,所用時間不得超過5分鐘。發生火災或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時,應立即向濱海經濟開發區消防隊報告。必要時同時向醫療機構報警求助。(在當班領導下達全體人員撤離指令后,主控室人員負責通知各生產車間人員撤離;三酮車間人員負責通知電工冷凍泵房人員和化驗車間人員撤離;值班行政人員通知澡堂和食堂人員撤離)。
3、生產管理部根據總指揮指示,向總公司領導和政府主管部門匯報。所用時間不得超過一刻鐘。
4、生產管理部根據總指揮指示,立即通知周邊可能受到威脅的單位。所用時間不得超過一刻鐘。
5、事故報告要盡可能詳細具體,包括:
a.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b.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事故現場情況;
c.事故簡要經過;
d.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e.已經采取的措施;
f.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4.1.2應急聯絡方式
1、廠24小時報警電話: 5302681
2、消防火警: 5329119
濱海經濟開發區消防大隊: 5308619
3、醫療急救: 5337120
濱海經濟開發區人民醫院: 5328939
濱海經濟開發區衛生防疫站: 5331284
4、治安報警:濱海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5331073
5、安全監管:濰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8219402
開發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5305016
6、環境保護:濰坊市環境保護局: 8586195
濱海經濟開發區開發區環境檢測站: 5311098
4.2事故應急救援
事故應急救援流程如圖4-2所示。
4.2.1預案啟動
1、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濰坊先達化工有限公司環境事故應急預案啟動。
2、事故發生后,環保部、生產管理部應立即赴現場調查,并對事故的性質和危害做出恰當的認定,迅速報領導小組和辦公室。
3、事故處置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采取措施,保護現場,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事故的擴大。對事故傷害人員及時組織搶救。必要時事故處置人員可采取強制措施,責令事故部門停止排放污染物,甚至停止生產,以解除或者減輕危害。造成跨廠、區污染的,必須及時通報相鄰廠、區環保部門,并上報上級環保部門(開發區環保局電話:0536—5331411,5331234)
4、事故處置人員在做好現場處理的同時,對事故開展調查,收集與事故發生有關的所有材料,包括實物取證、攝影錄像等,詢問事故當事人,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做好記錄,現場采樣,進行監測分析,對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破壞等進行評估。
5、事故速報。事故處置人員將現場調查初步掌握的事故情況、污染程度及發生原因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小組領導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污染情況。
6、事故通報。事故處置人員根據現場取證、監測報告及調查的其他材料,經綜合分析,判定事故發生原因及產生的危害,以書面形式報領導小組審查后,再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4.2.2現場應急救援
1、通訊聯絡隊:
人力行政部接到報警后,
a.立即通知話務員、檢修人員及技術人員待命,確保所有電話暢通,通
訊迅速、準確無誤;
b.迅速調劑各種車輛,集合隊員待命,接到任務迅速出車;
c.人力行政部準備好各種通訊及生活必需品。物流部協助。
另外,各級專兼職安全員在通訊不暢的情況下擔任上傳下達聯絡任務。
2、生產管理部調度
視事故情況指揮安排局部或全部裝置停車及相應的隔離指令。
3、治安隊
人力行政部、生產車間接到報警后,
a.治安隊根據事態的發展,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和爆炸的范圍,保衛人員設置警戒線,警戒線范圍根據事故狀況而定。封鎖有關道路,制止無關人員進入。必要時通知門衛關閉廠門,禁止無關人員入廠圍觀。
b.人力行政部通知門衛做好引導搶險車輛到達事故現場的準備,并指揮各種搶救車輛,有秩序地進入搶救區域。在事故下風向設立警戒,阻止一切無關事故搶險的機動車輛及行人進入危險區,終止一切明火作業。
c.若接到總指揮疏散指令,保衛人員強制警戒區內人員按指定路線疏散。疏散的方向、距離和集中地點,根據不同事故、當時的環境、風向等由指揮部做出具體規定,總的原則是疏散路線和安全點處于當時的上風向。
d.對可能威脅到廠外居民(包括友鄰單位人員)安全時,人力行政部立即和地方有關部門聯系,引導居民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生產車間管理人員協助進行上述工作。
4.消防分隊
生產管理部接到報警后,
a.迅速召集義務消防隊成員,迅速趕到現場,偵察并報告災情,并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搜索轉移遇險人員,控制事態發展。
b.專業消防隊伍到達后,首先由指揮部成員向其報告已知的事故情況,研究下一步的搶險方案,并指派技術部熟悉工藝設備人員協助其展開搶險工作。
5.搶險搶修隊:
技術部、生產保障車間接到報警后,
a.設備技術部迅速安排工藝、設備技術人員趕赴現場,指導現場搶險,有效堵漏,防止事故擴大;具體方案執行相應事故的《應急處置方案》和《重大危險源專項預案》
b.生產保障車間迅速安排維修工、電焊工、電工、鉗工等趕赴現場,對損壞的設備設施進行修復,防止事故的擴大,盡量減小事故損失。
c.生產保障車間迅速安排儀表工趕赴現場,對損壞、失靈的儀表進行修復或更換,并保證儀表的可靠運行。
6.醫療救護隊
事故發生后,
a.車間值班長和現場其他人員首先將受傷人員迅速轉移至上風向安全地點,進行初步搶救,如止血、固定、人工呼吸等。
b.發生化學灼傷,要立即在現場用清水進行足夠細致的清洗。
c.發生中毒者,首先保持呼吸暢通,服解毒藥品。
d.及時送醫療單位搶救或聯系專業醫療隊伍到現場實施搶救。
7.環境檢測隊
中心化驗室接到報警后,
a.準備有關現場監測或采樣儀器和器具,根據指揮部指令,隨時準備進行檢測工作。
b.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上級環境保護檢測部門尚未到達現場,中心化驗室首先對危害區域的危險物質濃度進行檢測。
8.物資供應隊
物流部接到報警后,隨時待命,為事故應急提供所需物資和機具。
9.運輸隊
人力行政部報警后,隨時待命,根據事故應急救援需要,提供或聯系運輸車輛和司機。
10.說明事項
a.應急救援隊伍盡可能佩戴明顯的標識,可醒目識別。可以以服裝顏色區別。
b.應急人員根據現場危險特性,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配備相應的安全防護設備。關系到應急人員安全問題時,可先行撤離后及時向現場指揮報告。
c.因搶救傷員、消防搶險、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時, 必須做出標志、拍照和詳細記錄,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
4.3通訊及救援信號確定
1、廠救援信號主要利用廠內電話和配備的手機(廠外時)進行報警聯絡,全廠的手持對講機均應調到同一頻段。
2、指揮部向全廠發布救援指令,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防爆通訊工具發布,如廠內廣播通話系統。
3、危險區域警戒線以各工序護欄為界,參與搶救搶險人員分別佩帶明顯黃色袖臂章。
4.4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4.4.1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
當發生重大泄漏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實施緊急疏散、撤離計劃。事故區域所有員工必需按預案或指令進行緊急疏散、撤離。治安隊立即到達事故現場,設立警戒區域,指導警戒區域內的人員有序離開。警戒區域內的事故車間主任負責清點撤離人員,檢查確認區域內無任何人員滯留后,向治安隊匯報撤離人數,進行最后撤離。當員工接到緊急撤離命令后,應對生產裝置進行緊急停車,并對物料進行安全處置無危險后,方可撤離崗位到指定地點集合。
員工在撤離過程中,應帶好崗位上所配備的防毒面具,在無防毒面具的情況下,通過有毒氣體彌漫區時,不能劇烈跑步,應憋住呼吸,用濕毛巾唔住口、鼻部位,慢速朝上風方向或指定地點走去。
疏散集中點由指揮部根據當時現場的氣象條件確定,總的原則是撤離到泄漏點的上風向。
4.4.2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疏散
事故警戒區域外的范圍為非事故現場。當發生重大泄漏事故時,指揮部根據當時氣象條件,對擴散后可能染毒的區域、場所內的人員,實施有序疏散,各部門和車間第一負責人或指定其他人員進行人數清點,并向治安隊匯報。疏散人員應到指揮部指定的地點集中。疏散之前做好各生產裝置的停車工作。
4.4.3人員撤離、疏散后的報告
事故現場和非事故現場的人員按指揮部命令撤離、疏散到指定安全地點集中后,按照班、車間(部門)第一負責人逐級上報的順序,檢查統計應到人數,實到人數后,由各部門第一負責人向治安隊匯報,治安隊匯總后向指揮部總指揮報告撤離、疏散的人數。
4.4.4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疏散
當發生重大泄漏事故時,可能威脅到廠外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安全時,生產管理部應立即與政府突發事件救援中心聯系,并配合政府引導居民迅速疏散到安全地點。
指揮部協助政府救援中心通過各種途徑向周邊可能受到危害的公眾發出緊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質、對健康的影響、注意事項等,使公眾能夠做出自我防護響應。
4.5危險區隔離
4.5.1危險隔離區的設定
1、液體泄漏事故:
一般泄漏事故:以泄漏點為中心,將半徑20m以內區域劃定為危害核心區,將距離泄漏點周邊50m內區域劃定為危害邊緣區。
嚴重泄漏事故:以泄漏點為中心,將半徑50m以內區域劃定為危害核心區,將距離泄漏點周邊100m內區域劃定為危害邊緣區。
2、有毒氣體泄漏事故:
一般泄漏事故,以泄漏點為中心,將半徑50m以內區域劃定為危害核心區,將距離泄漏點周邊100m內區域劃定為危害邊緣區。
嚴重泄漏事故:以泄漏點為中心,將半徑200m以內區域劃定為危害核心區,將距離泄漏點周邊500m內區域劃定為危害邊緣區。
事故危害核心區初步劃定以后,應根據現場環境監測和當時的氣象資料,可進一步擴大或縮小劃定事故危害核心區和危害邊緣區。
4.5.2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
1、廠內危害核心區域用黃黑相間警示帶設警戒隔離區域,并設警戒哨,限制人員、車輛進入。
2、廠外危害核心區域的隔離、警戒由指揮部請求外部救援力量,由公安治安部門實施,廠治安隊配合。
3、嚴格控制進出事故現場(危害核心區域)的人員,危害邊緣區屬于監控區域,存在危害風險。
4.5.3事故現場周邊區域的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
一旦發生嚴重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對事故現場周邊區域的道路實施隔離交通管制:
若易燃易爆物品發生泄漏,尚未引起火災甚至爆炸,事故周邊區域為禁行區,任何車輛不得進入。應急車輛在危險區外指定位置停留。
若有毒物品發生泄漏,或易燃易爆物品已引起火災,救護車、消防車、搶救物資運輸車、指揮車輛在現場指揮下,進入事故隔離區內指定位置。
其他車輛均不得進入事故隔離區;對原停留在隔離區內的車輛視情況實施疏導,疏導路線由治安隊根據當時的氣象風向情況,盡量沿上風向駛出廠外。
4.6擴大應急和社會支援
一旦發生重大環境事故,廠應急救援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機社會安全時,指揮部必須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友鄰單位通報,必要時請求社會力量援助。社會援助隊伍進入廠區時,生產管理部設專人聯絡、引導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項。
4.7公共關系處理
1、人力行政部積極進行事故應急救援正確和引導性宣傳號召,消除公眾的恐慌心理,控制謠言,避免公眾的猜疑和不滿。同時避免以下幾點:
a.猜測事故
b.未經授權的人員發布信息
c.隱瞞事實和誤導媒體
2、人力行政部安排專人提供公眾來訪接待和咨詢服務,地點設在辦公樓會議室。
a.接待公眾來訪、查詢;
b.向公眾說明事故信息、防護措施;
c.接待公眾查找親人下落并登記具體情況;
d.接待、安撫死者及受傷人員家屬。
4.8應急結束
4.8.1應急結束
事故達到以下條件時,應急救援工作結束,警戒解除。全廠進入事后處理階段。
a.現場人員安全得到保障,受災人員已妥善安置;
b.事故危險狀況已消除;
c.環境污染已得到控制或已消除;
d.發生次生災害的危險已消除;
4.8.2現場保護
1、設置內部警戒線,以保護現場和維持現場的秩序;
2、保護事故現場被損壞的設備部件,碎片、殘留物等及其位置;
3、在現場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及管理者;
4、對搜集到的物件應保持原樣,不準沖洗擦拭。
4.8.3事故調查與處理
根據事故情況,指揮部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或獨立進行調查,獨立調查應根據總指揮指令,在副總指揮的指揮下,以生產管理部為主,組成由安全、生產、技術、環保、設備人員和事故車間人員參加的事故調查小組,在現場調查取證,調查分析事故發生原因,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生產管理部同時編寫事故調查報告,主要包括:
a.事故的基本情況;
b.事故的應急處置情況;
c.事故損失和損耗;
d.各應急救援隊伍救援工作情況和總結;
e.事故遺留問題;
f.對環境事故應急預案的改進建議;
4.8.4現場洗消
1、以事故車間為主,技術部和生產管理部協助,對事故現場進行洗消,清除泄漏物。
2、重大事故,由專業消防隊伍負責洗消工作。
3、另外,搶險排水及洗消污水的排放應經環保部門的檢測達標排放,以防造成次生災害。
4.8.5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
1、在生產副總指揮下,組成由設備、動力、機修、電修和事故車間參加的搶修小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夜間發生事故,由行政值班人及技術部調度按應急救援預案規定,組織指揮事故處置和落實搶修任務。
2、若受災人員數量較大,人力行政部負責接受捐贈資金和物資工作,財務部負責根據規定進行保險理賠和支付事故賠付工作,確保受災人員生活有保障。
5應急支持保障
5.1通信與信息保障
1、人力行政部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夜間由行政值班人和技術部調度負責。未發生事故期間,采取電話值班方式;發生事故期間,采取辦公室值班方式。
2、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及應急救援隊伍成員必須保持移動通訊24小時開機狀態。
3、技術部調度工作地點設有全廠廣播通話系統。
4、生產管理部公布應急電話,并根據職務及任職人員的變動情況及時更新聯系方式,并將聯系方式發放到各部門及車間。
5、周邊人員需要疏散時,應及時利用電話、當地的電臺、電視臺、有線廣播等,及時告知公眾撤離。
6、在易燃易爆場所,所有通訊設備都必須保證本質安全,具備防爆功能,避免因使用手機而引起火災爆炸。
5.2應急隊伍保障
1、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應急救援隊伍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每年3月上旬,生產管理部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應急救援組織的落實。
2、生產管理部與濱海開發區消防、醫療等專業救援隊伍保持聯絡,確保事故救援時及時有效。
3、各專業救援隊伍負責人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兩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措施,學會如何在危險環境中保護自己。
5.3應急物資和資金保障
1、各部門和車間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洗消、消防、搶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的歸屬部門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2、生產管理部建立全廠應急物資和器材臺帳,制定定期檢查保養制度,并檢查其執行情況。
3、廠財務部設立應急設施、演練和救援專項資金,納入年度安全經費預算計劃,并儲備事故應急資金50萬元,以保證應急管理運行和應急處置中各項活動的開支。必要時,廠財務部應向山東先達化工有限公司財務部急申請緊急調撥應急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