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依據: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5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第344號
1.6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國務院令第302號
1.7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 —GB6222—86
2指導思想和原則
明確職責,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在事故應急救援中,做到有組織的應急,保護員工的安全與健康,將事故損失和對社會的危害減至最小。
3單位概況
4主要事故類型、危害因素分析和應急救援措施
4.1煤氣事故
4.1.1事故類型: 煤氣泄漏、中毒、著火、爆炸事故。
4.1.2危害因素分析:
a)煤氣泄漏,一氧化碳中毒;
b)煤氣著火燒傷;
c)爆炸造成物體墜落砸傷、煤氣管網和儲存設備設施損壞及其他二次傷害。
4.1.3應急救援措施:
4.1.3.1煤氣事故現場應急處理
a)發生煤氣大量泄漏、著火、爆炸、中毒等事故時,發生事故區域的崗位人員立即匯報生產科調度室和車間負責人,發生著火事故崗位人員應立即撥打火警電話報警,報出著火地點、著火介質、火勢情況等,同時迅速匯報生產科調度室和車間負責人,組織義務消防隊員到現場滅火,并派專人引導消防車到現場滅火。
b)調度室接到煤氣事故的通知后,應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采取應急措施。如:設置安全標識牌、警戒線,煤氣事故現場的緊急疏散等等。并根據現場煤氣事故的嚴重程度,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科室/車間,聯系、協調,對現場進行戒嚴和救護。
c)生產科長立即組織成立應急領導小組,搶救事故的所有人員都必須服從統一領導和指揮.
d)事故現場應劃出危險區域,由武保科負責協調組織布置崗哨,阻止非搶救人員進入。進入煤氣危險區域的搶救人員必須佩戴氧氣或空氣呼吸器,嚴禁用紗布口罩或其他不適合防止煤氣中毒的器具。
e) 煤氣大面積泄漏時,應立即設立警戒范圍,所有人員依據“逆風(煤氣)而逃的原則,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帶,防止中毒人員擴大。
f)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不得向煤氣設施恢復送氣.
4.1.3.2煤氣泄漏的應急處理
a) 燃氣區域內發現煤氣泄漏后,崗位人員應立即向燃氣調度室匯報。
b)燃氣調度室接到煤氣泄漏的通知后,應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采取應急措施。根據現場煤氣泄漏的嚴重程度,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科室/車間,聯系、協調,對現場進行戒嚴和救護。
c)相關科室/車間在接到調度通知后,應立即趕赴現場,由生產科、機動科、安環科、武保科和相關車間共同協商處理煤氣漏點的方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時間予以恢復,減少對生產造成的損失。同時,把因煤氣泄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
d)少量的煤氣泄漏,進行修理時可以采用堵縫(用堵漏膠劑、木塞)或者打補的方法來實現;如果是為螺栓打補而鉆孔,可以采用手動鉆或壓縮空氣鉆床;如果補丁需要焊接,那么在焊補前必須設法阻止漏氣。
大量煤氣泄漏且修理難度較大的情況下,應預先分步詳細討論并制定縝密方案,采取停煤氣處理后進行整體包焊或設計制作煤氣堵漏專用夾具進行整體包扎的方法。
e)在進行上述修理操作前,必須對泄漏部位進行檢查確認,一般采取用銅制或木質工具輕敲的辦法,查看泄漏點的形狀和大小,檢查泄漏部位(設備外殼或者管壁)是否適合于不停產焊補和粘接,檢查人應富有實踐經驗并必須佩戴呼吸器或其他防毒器具。
f)如果堵漏工作需要停煤氣方可進行,生產科應根據煤氣泄漏區域、管線、設備的損壞程度,根據實際情況和制定的堵漏方案聯系協調該管線系統的停運工作,并組織實施煤氣處理、置換方案。
g)發生煤氣泄漏后,由到場的行政級別最高者現場指揮,由安環處煤氣防護站和廠安環科取煤氣泄漏區域周圍空間空氣樣做CO含量分析,根據測定的CO含量結果,當CO含量超過50mg/m3(40PPm)時,需廠武保科與公安處一起進行人員的疏散或戒嚴,由廠安環科、辦公室協助險區內人員的撤離、布崗,疏通搶險通道。
h)進入煤氣泄漏區域工作按照如下標準進行:
在煤氣場所工作的安全許可時間:
CO含量不超過30mg/m3(24PPm)時,可較長時間工作。
CO含量不超過50mg/m3(4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
CO含量不超過100mg/m3(8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0.5小時。
CO含量不超過200mg/m3(16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超過15-20分鐘。
工作人員每次進入煤氣泄漏區域工作的時間間隔至少在2小時以上。
i)帶煤氣作業的要求:
帶煤氣作業時應采取防護措施,應有煤氣防護站人員在場監護,并有本廠專人監護。按照煤氣場所工作的安全標準,靠近煤氣泄漏部位或進行帶煤氣操作的人員必須佩戴呼吸器(如:氧氣、空氣呼吸器)或其他防毒器具,負責監護的人員不得隨意離開現場。
煤氣泄漏現場應劃出危險區域,布置崗哨進行警戒,距煤氣泄漏現場40m內,禁止有火源并應采取防止著火的措施,配備足夠的滅火器具、降溫器材(如黃泥、濕麻袋等),有風力吹向的下風側,應根據實際情況延長禁區范圍。與帶煤氣堵漏工作無關的人員必須離開現場40m外。
帶煤氣作業所采用的工具必須是不發火星的工具,如:木質、銅制工具或涂有一厚層潤滑油、甘油的鋼制工具。
帶煤氣作業不宜在雷、雨天氣、低氣壓、霧天進行。
工作場所應備有必要的聯系信號、煤氣壓力表及風向標志等。
距作業點10m以外才可安設投光器。
不得在具有高溫源的爐窯、建、構筑物內進行煤氣作業,如需作業,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精神不佳,身體不好,不懂煤氣知識,技術不熟練者不得參加帶煤氣操作。
帶煤氣作業不準穿釘子鞋,攜帶火種、打火機等引火物品。
進行帶煤氣作業時應對現場作業地點的平臺、斜梯、圍欄等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確認,預先設置好安全逃生通道。
凡是在室內或設備內進行的帶煤氣作業,必須降低或維持壓力,減少煤氣泄漏量,盡最大努力減少CO含量。室內帶煤氣作業應打開門窗使空氣對流,所采用的排風設備必須為防爆型式,室內外嚴禁火源及高溫。
4.1.3.3著火事故應急處理
a)發生煤氣著火后,崗位人員應立即撥打火警電話報警,報出著火地點、著火介質、火勢情況等,同時迅速匯報生產科調度室和車間負責人,組織義務消防隊員到現場滅火,并派專人引導消防車到現場滅火。
b)如果煤氣著火后傷及人身,生產科當班調度人員應迅速通知煤氣防護站、醫院、消防隊及時趕撲現場救人。
c)事故現場由武保科負責配合消防隊設立警戒線,由廠安環科、辦公室協助險區內人員的撤離、步崗,疏通搶險通道。
d)由生產科長根據煤氣著火的現場情況和施工搶險方案來決定是否需停煤氣處理,并迅速做相應安排。
e)使用濕草(麻)袋、黃泥、專用滅火器滅火,涉及或危及電器著火,應立即切斷電源。
f)若煤氣著火導致設備燒紅,應逐步噴水降溫,切忌大量噴水驟然冷卻,以防設備變形,加大恢復難度,遺留后患。
f)煤氣設施著火時,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氣,但設施內煤氣壓力最低不得低于100Pa,嚴禁突然關閉煤氣閥門,以防回火爆炸。
h)直徑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氣管道著火,可直接關閉煤氣閥門,輕微著火可用濕麻袋或黃泥堵住火口滅火。
i)事故發生后,煤氣隔斷裝置、壓力表或蒸汽、氮氣接頭應安排專人控制操作。
j)未查明原因前,嚴禁送煤氣恢復正常生產。
4.1.3.4煤氣爆炸事故應急處理
a)應立即通知調度室及相關單位,生產科長立即組織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后,部分設施破壞,大量煤氣泄漏可能發生煤氣中毒,著火事故或產生二次爆炸,這時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將殘余煤氣處理干凈,如因爆炸引起著火應按著火應急處理,事故區域嚴禁通行,以防煤氣中毒, 如有人員煤氣中毒時按煤氣中毒組織處理。
b)事故現場由生產科長負責組織臨時搶險指揮機構,由現場最高行政負責人擔任指揮,指揮機構設在便于觀察和指揮的安全區域,以調度室為信息樞紐,始終保持應急搶險內、外通信聯系。
c)煤氣爆炸事故發生后的第一任務是救人,發生煤氣爆炸后,發現人員應迅速撥打火警119,煤氣防護站,醫院,120前來救人。同時報告生產科調度室,并由生產科負責信息的傳遞。
d)事故現場由武保科負責配合消防隊設立警戒線,由廠安環科、辦公室協助險區內人員的撤離、布崗,疏通搶險通道。
e)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后,一般是煤氣設備被炸損壞,冒煤氣或冒出的煤氣產生著火,因此煤氣爆炸事故發生后,可能發生煤氣中毒、著火事故,或者發生二次爆炸,所以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后應立即采取措施:
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同時立即通知后續工序。并迅速充入氮氣、蒸汽等惰性氣體把煤氣處理干凈。
對出事地點嚴加警戒,絕對禁止通行。
在爆炸地點40m內禁止火源,以防事故的蔓延和重復發生,如果在風向的下風側,范圍應適當擴大和延長。
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未查明原因之前,絕不允許送煤氣。
組織人員搶修,盡快恢復正常生產。
f)根據煤氣爆炸的現場情況,由機動科立即組織相關科室/車間商討搶救和修復設備方案,生產科安排好生產協調工作,各部門共同協作,積極搶修,爭取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消除危險因素、降低環境污染。
g)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后,煤氣隔斷裝置、壓力表或蒸汽、氮氣接頭應安排專人控制操作。
4.1.3.5煤氣中毒的現場應急處理
a)發生煤氣中毒事故區域的有關人員,立即通知調度室及有關單位并進行現場急救(進入煤氣區域,必須佩戴呼吸器,未有防護措施,嚴禁進入煤氣泄漏區域、嚴禁用紗布口罩或其他不適合防止煤氣中毒的器具).
b)值班調度接現場報告后,立即通知廠各相關科室和人員迅速趕往事故現場,同時應立即報告生產部、安環處煤氣防護站和醫院,報告事發現場詳細地點、行車路線,快速搶救中毒人員。
c)生產科長到達現場后,立即成立臨時性機構,指揮機構設在上風側便于觀察和指揮的安全區域,通訊聯系以調度室為信息樞紐。
d)中毒區域崗位負責人清點本崗位人數。
e)現場指揮人員負責組織查明泄漏點及泄漏原因,并對泄漏點進行處理。
f)中毒人員的搶救:
設備泄漏,引起人員輕微煤氣中毒
煤氣崗位因設備泄漏,引發人員輕微煤氣中毒,中毒者可自行或在他人幫助下先盡快離開室內到空氣新鮮處,喝熱濃茶,促進血液循環。或在他人護送下到煤氣防護站或醫院吸氧,消除癥狀。
在做好輕度中毒者保護性措施后,其他值班人員應迅速全開軸流風機,排空室內泄漏煤氣,然后用便攜式CO報警儀確定煤氣泄漏部位,通知本車間領導,由車間領導負責安排設備泄漏點的處理。
煤氣容器設備內檢修作業時人員輕微煤氣中毒
輕度中毒者應在他人保護下撤出煤氣容器設備,到空氣新鮮處,或在他人護送下到煤氣防護站或醫院吸氧,消除癥狀。
在保護輕度中毒者撤出煤氣容器設備的同時,其他參與作業的人員應同時撤出作業容器。由安全監護人員監測煤氣容器內一氧化碳濃度,確定是否需要重新進行處理和是否需要佩戴氧氣呼吸器重新投入作業。
作業現場發生人員中、重度煤氣中毒
由作業現場安全員負責配合醫院或煤氣防護人員將中毒人員迅速脫離作業現場,至通風干燥處,由醫院或煤氣防護站工作人員進行緊急救護。
若因大量煤氣泄漏引發煤氣中毒事故發生,應急小組在指揮對中毒人員搶救的同時還應迅速指揮切斷煤氣來源,修復泄漏設備,盡可能減少泄漏煤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中毒者已停止呼吸,應在現場立即做人工呼吸,同時報告煤氣防護站和醫院趕到現場搶救。
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不得用急救車送往較遠醫院急救。就近送往醫院時,在途中應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應有醫務人員護送。
5應急救援組織指揮機構
5.1應急指揮部的組成
由廠長、副廠長、廠長助理,生產科、安環科、機動科、武保科、工會及辦公室、相關車間負責人組成應急救援指揮部。生產科調度室是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常設機構。
5.2指揮中心
廠生產調度室(視發生事故的地點及情況定)。
指揮小組組長:調度主任、生產科長(廠領導趕到現場后任組長)。
指揮中心電話:
5.3指揮人員
分管副廠長,負責應急救援的組織及救護。
辦公電話:;手機:
生產科長(調度主任),負責應急救援的組織及協調。
辦公電話:手機:
5.4相關部門:
5.4.1生產科:
5.4.1.1負責人:辦公電話:手機:
5.4.1.2職責:
a)負責成立事故應急處理小組。
b)以調度室為信息樞紐,負責對內、對外聯系,協調人員、車輛。
c)負責組織事故現場的應急處理。
d)負責組織人員清理事故現場,恢復生產。
e)負責煤氣泄漏、著火、爆炸等事故應急預案與響應計劃的演習及文件的修訂。
5.4.2安環科:
5.4.2.1負責人:辦公電話:手機:
5.4.2.2職責:
a)負責組織對傷員進行急救。
b)負責組織協調煤氣防護站對煤氣中毒人員的現場搶救;配合醫務部門將傷者送往醫院。
c)負責中毒事故應急預案與響應計劃的演習及文件的修訂。
5.4.3武保科:
5.4.3.1負責人: 辦公電話:。手機:
5.4.3.2職責:
a)發生事故現場的警戒和治安保衛協調管理工作。
b)負責消防著火事故應急預案與響應計劃的演習及文件的修訂。
5.4.4機動科:
5.4.4.2職責:
a)發生事故后,協助有關人員處理水、電、風、氣。
b)負責組織人員查明設備、設施損壞情況,組織人員搶修,恢復生產條件。
c)負責相關材料、物資的協調。
5.4.5綜合辦公室:
5.4.5.1負責人:辦公電話:手機:
5.4.5.2職責:
負責組織事故應急計劃的培訓,必要時配合醫務部門將傷者送往醫院。
5.5應急服務部門及聯系電話:
急救中心: 120(社會)
火警:;119(社會)
報警服務:;110(社會)
生產部指揮中心:
安全環保處:(煤氣防護站)
5.6應急救援組織:
煤氣泄漏、中毒、著火、爆炸事故以及其它事故應急救援組織:由生產科、安環科、武保科、機動科、辦公室、車間及其他相關單位人員組成。
6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6.1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立即匯報生產科調度,簡要匯報事故發生的地點、事故發生的原因、人員傷亡情況、著火類別和火勢情況,生產科調度室立即向總調(如發生人員傷亡,并向安環處、醫院報告;如發生煤氣泄漏、人員中毒,并向安環處煤氣救護站報告;如發生火災,并向消防隊報告)及相關領導、有關科室報告。
6.2各單位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搶救傷員和保護財產,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在進行搶救工作時應注意保護事故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保障整個應急處理過程的有序進行;未經主管部門允許,事故現場不得清理。因搶險救護必須移動現場物件時,要做好標記,移動前妥善保留影像資料。
6.3發生單位能夠控制的事故時,積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7應急救援物資儲備
著火應急設備清單
8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習
9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