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城市人員劇增、地面緊張、交通擁擠等因素,人們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有了新的發展,但地下商場、地下娛樂場所等地下建筑的興起,給我們消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課題,該如何撲救地下建筑火災是我們研究和探討的問題。為了能順利完成救援任務,結合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撲救地下建筑火災任務艱巨、繁雜,必須充分認識地下建筑火災的特殊性,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堅持“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做好滅火前的充分準備,果斷決策,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搶救人員,保護、疏散物資,消滅火勢。
二、撲救地下建筑火災的指揮原則
(一)緊扣火災特點,布準滅火力量。
地下建筑火災常常出現高溫、濃煙、毒氣、拱陷、塌陷等現象,滅火救人行動困難,地下通道狹窄、黑暗,撲救時間長,指揮員部署戰斗要穩中求快,盡力查明火情,組織救人和滅火,要在滅火力量、后勤保障方面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
(二)加強通信聯絡,實施統一指揮。
地下建筑發生火災后應由公安消防隊指揮員、單位負責人及有關職能部門組成火場指揮部,統一部署滅火。要加強火場通信聯絡,成立通信小組,組成地上、地下聯絡網,在無線電設備不能發揮作用的情況下,采取燈光、音響、施放安全繩等途徑及時與地面取得聯系,反饋信息。
(三)堅持“先控制、后消滅”的滅火戰術。
地下建筑火災中高溫煙氣與風流混合流動,易引起新火源,要控制住通風,同時利用防火墻、防火門等設備將火勢盡量控制在地下建筑的局部范圍,阻止火勢蔓延。
(四)調整滅火力量,做好滅火前準備。
地下建筑火災能見度低、危險性大,滅火行動展開困難。因而接警后要一次性調足滅火力量,要根據火場需要準備足各種救援、后勤物資。在深入內部進攻前要成立滅火精悍小分隊,加強個人防護,攜帶必備的照明、防護、破拆等器材。
(五)積極搶救人員,保護疏散物資。
第一出動力量到場后要積極利用照明燈具與單位技術人員配合,有序地引導人員疏散,利用噴霧水槍保護,深入內部實施救援,對于洞口重要物資要組織人員疏散,對于難以疏散的物資要積極組織水槍進行冷卻保護。
三、災害處置情況
地下建筑發生火災后煙霧久聚不散,高溫增壓,火勢蔓延迅速,能見度低,滅火救援行動困難。消防大隊接警后,根據該地下建筑的內部結構、使用功能與情況,指揮中心調出電腦儲存資料及對應的作戰計劃,加強第一出動力量,及時向支隊值班領導匯報。
(一)力量調集。
第一出動:江都中隊康明斯泡沫車、黃河水罐車、康明斯水罐車。
增援力量:揚石化消防隊、邵伯消防隊、真武消防隊,必要時請求支隊增援。
(二)撲救地上建筑火災的持、戰術措施。
地下建筑火災撲救,應根據不同的構造特點、使用性質、火勢情況及到場的消防力量,靈活運用不同的滅火方法。
1、消防人員到場后,要充分利用地下建筑內部的防火設置、消防力量和消防設備,展開滅火救援行動。
2、要盡可能接近火點進攻,充分發揮射流滅火作用,組織業務技術精、機智勇敢的小分隊佩戴齊個人防護裝備,深入內部找準著火點實施近攻。
3、如果是狹長的通道、空間小的地下油庫可在洞口用高倍數泡沫滅火;洞口火勢兇猛、人員難以接近時,可先在遠距離用水槍、水炮、泡沫槍、泡沫槍滅火后再靠近洞口。
4、地下建筑火災發展迅猛,在無法直接內攻或外攻灌注又不能奏效時,可對火災區域進行嚴密封閉,切斷供風,使燃燒缺氧窒息。首先是要確保無人或氧化劑助燃,要先關閉防火門、通風管道、各通風口、停止空調系統和進、排風機運轉。在封堵時要先封堵進風口,后封排風口,修建防火墻時要在上、中、下三處留有檢測孔。
5、地下建筑發生火災,煙霧是救人、滅火、疏散物資的主要障礙,因而要積極開啟地面、室外的窗戶排煙,利用機械系統排煙。
(三)力量布置
1、責任區中隊到場后,分為二個戰斗組。一戰斗組主要負責疏散、搶救被困人員,另一戰斗組積極使用地下單位的內部消防設施防止火勢蔓延。
2、第二出動力量到場后主要負責火場后方供水、運輸滅火、后勤物資,進行戰斗員替換。
3、增援力量到場后主要負責運輸滅火器材,協助救人。
四、滅火注意事項
1、滅火小組人員進入內部滅火時要攜帶個人防護裝備及照明、通信、破拆等器材,規定聯絡信號,交代行動要點。在洞口要有專人清點出入人數,要看護好施放的安全繩,保護聯絡。
2、內攻路線要盡量選擇進風口,順風推進,也要選擇煙量少的入口進攻。
3、在地下鋪設水帶,最好采用單卷折疊水帶,注意水帶接口的可靠連接,防止因卡口、脫口造成供水中斷,難以實施更換。
4、組織內攻滅火小組,戰斗員要及時交替更換,在洞內滅火的時間一般以十五至二十分鐘為宜。
5、要特別加強火場的統一指揮,進入內部滅火必須由火場指揮部統一下達命令,通信聯絡要采用地上、地下兩種方法,積極利用燈光、音響、儀器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