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也是生產力
據統計,我國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損失,約占GNP的2.5%。這相當于每年損失兩個三峽工程。
安全的投入產出比約為1:6,也就是說在安全生產投入1元錢,就會少損失6元錢。
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的倍比系數是:1:4至1:>100。
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模型是:系統設計時增加1分的安全性=制造時的10倍安全性=應用時的1000倍安全性。
所以說安全也是生產力。我們研究的結論是,僅僅從經濟意義上講,安全生產對企業的貢獻率是1.5-7%。
二、我國安全觀念的六大變化
宿命論變成了本質論,發生事故不是命該如此,而是因為有某種本質上的不安全因素。
革命精神變成了科學精神,不能以發揚革命精神的名義蠻干。
財產優先變成了生命優先,以前遇到事故要求員工舍命保護國家財產,現在以人為本,把保護員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安全常識變成了安全科學,只講安全常識遠遠不能保證安全生產。
敏感安全變成了注重安全價值,安全的價值遠遠大于安全的成本。
單純經濟效益觀變成了綜合效益觀,講安全時不再只是單純算經濟帳。
三、安全生產幾大基本法則
安全生產上有一條法則叫“墨菲法則”。“墨菲法則”認為:可能發生的都會發生。任何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消除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才是預防事故的有效途徑。
安全生產上還有一條法則叫“海恩法則”--1:29:300:1000。什么意思呢?就是說,1次死亡或重傷事故,是在29次小事故的基礎上發生的;29次小事故的發生,是在300次未遂事故的基礎上發生的;300次未遂事故,是由1000個隱患造成的。
因此,隱患是大敵,從查找隱患、消除隱患入手,你就可能成功。為了“萬一”的事故,應付出“一萬”的努力。少闖紅燈一千次,你就可能多活一輩子。
在安全投入與措施上,“虧了才好,其實不虧。”短期內看是虧,長期來看你就賺大了。舉例說,民航是高風險行業。有一任民航局長干了10年,才掉了1架飛機。繼任的局長一上任就提出要大打效益翻身仗,結果呢?干了10年,掉了5架飛機。可見,企業的發展戰略對安全有根本性的影響。
做企業一定要有安全成本。成本沒有價值重要,效率沒有效益重要,影響效率不一定影響效益。
安全會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不要總以為搞安全是不得不背的包袱。
人們說這兒是基礎那兒是基礎,對企業安全而言,班組長的素質才是基礎的基礎。比如在鉆井隊,油井、設備、員工,三條命都攥在“兵頭將尾”班組長手上,不抓好班組長的素質行嗎?不給班組長相應的待遇合理嗎?
根據調查,不掉飛機時坐飛機買保險的人只有30%左右;飛機一出事,買保險的馬上上升到70%左右。其實,這種現象表明大多數人不懂得安全生產的規律,事故是安全的動力。掉了飛機后去坐飛機才是最安全的,因為那是航空公司抓安全抓得最切切實實的時候。
對待安全事故,大多數企業的行為逃不脫兩條法則。
一條是“四角法則”。比如一張桌子,價值一千元。現在發生事故了,桌子的四個角被燒掉了一個角,企業在報損失的時候往往只報這張桌子價值的四分之一,即二百五十元,但燒掉了一個角的桌子不就廢了嗎?損失應報一千才對。
一條是“99法則”。意思和“四角法則”差不多,企業總想把事故造成的損失報小一點。比如明明損失了100元錢,哪怕少報1元錢,報成99元也好。
四、安全生產價值論
安全生產的價值包含社會價值、企業價值和個人價值。安全是企業員工最大的福利。違章就是缺德,無異于謀財害命。
什么是事故?傻瓜都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講,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人禍,“物”的因素難道不是“人”的行為間接造成的嗎?但為什么會發生事故呢?很多人都不知道。事故就是能量的不正常作用。因此,一切預防措施,都要圍繞能量去琢磨。
我們經常提及本質安全,本質安全不僅指設備、生產條件等“物”的本質安全,更指“人”的本質安全。“人”的本質安全包含他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安全意識、安全態度、安全情感。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況說:“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救、戒是搞好安全生產的真諦,但防為上策,救為中策,戒為下策。”
沉思是最高明的學習方法,模仿是最容易的學習方法,經歷是最痛苦的學習方法。
安全是相對的,危險是客觀的,事故是可以預防的。
安全是手段,也是目的。安全是“1”,位子、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兒子……都是“1”后面的“0”。沒有“1”,“0”都沒有意義;有了“1”,“0”對你才有價值。當然,光有“1”沒有“0”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