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企業管理具有(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功能。
2、班組具有(小)、(全)、(細)、(實)的特點。
3、電力施工企業的班組是電力施工企業三級管理中最基礎的一級管理組織,它是完成(施工計劃)、保證電力工程(施工質量)、(施工安全)和企業(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環節。
4、班組長是班組的直接(組織者)、(領導者)、(指揮者)、(管理者)和(教育者)。
5、勞動保護工作的范圍包括:實現(安全生產);預防(職業危害);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和實行(女工保護)等。
6、三級安全教育培訓是指(公司)級、(工地)級、(班組)級。
7、安全檢查的內容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隱患)、(查安全設施)。
8、按照事故的嚴重程度可分為:(記錄事故)、(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重大傷亡事故)、(特別重大傷亡事故)。
9、違章作業和違章指揮造成傷亡事故的應追究(直接責任者)和(主要責任者)的責任。
10、工會依法組織職工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
11、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穿好工作服,嚴禁穿(拖鞋、涼鞋、高跟鞋)。嚴禁(酒后)進入施工現場。
12、作業人員應當遵守安全施工的(強制性標準)、(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等。
13、質量檢驗的步驟一般包括(明確質量要求)、(測量試驗)、(比較)、(判定)、(處理)。
14、質量檢驗工作的四個職能是(保證的職能),(預防的職能)、(報告的職能)、(監督的職能)。
15、電力建設工程質量等級的評定工作應按(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進行。電力建設工程質量等級的劃分,按照技術標準的規定分為(優良)、(合格)兩級。
16、工程質量評定的程序是先(分項)工程,再(分部)工程,最后是(單位)工程。
17、電力施工企業的施工計劃有(年)、(季)綜合施工計劃和(月)、(旬)施工作業計劃等。
18、總體進度計劃主要是以(建設順序)、(單項工程)及主要(單位工程或關鍵分部、分項工程)為工序進行編制的。
19、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是以(分部分項工程)、(關鍵工序)或(大的施工程序)為“工序”編制的。
20、分部分項工程施工進度計劃是以(分部分項工程)為主體,以(施工順序)為基本要素編制的。
21、班組計劃的執行情況檢查一般分為(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專題檢查)。
22、直接工程成本是指工程施工過程中耗費的構成工程實體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項支出,(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用)、(直接施工機械使用費)和(其它直接費)構成工程的直接成本。
23、施工企業的工程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24、班組思想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堅持(天天做)、(時時做)、(事事做),不斷增強班組的凝聚力,提高班組成員的思想覺悟。
25、班組思想工作的方法有(談心法)、(討論法)、(對比法)、(示范法)。
26、對技術工人的崗位培訓要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
27、《電力工人技術等級標準的規定》,工人的技術等級培訓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通過培訓,使他們的技術理論和實際技能達到工人技術等級標準中“應知”、“應會”的要求。
28、目標管理具有(目的性)、(清晰性)、(整體性)、(層次性)和(民主性)。
29、質量計劃執行情況的驗證由項目部(工程部專工)組織進行,可分為(現場見證)、(檢查驗收)、(檢驗或試驗記錄的)整理、簽字等方式。
30、公司管理方針是我公司在(質量)、(環境)、(安全)方面管理工作的宗旨和方向;公司管理方針包括(質量管理方針)、(環境管理方針)、(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方針)。
31、管理評審一般(每年)進行一次,每兩次評審的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
32、工程處和班組分別負責新進廠職工的(二級)和(三級)安全教育與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的培訓。
33、安全培訓記錄由工程處(專職安監員)負責收集整理,交人力資源部存檔。環境培訓記錄分別由(班組)和(工程處)自行保存。
34、凡在有粉塵或有害氣體的容器內及潮濕場所或金屬器內工作時,均應設(除塵)或(通風裝置)及(其他安全防護措施)。
34、在單位工程開工前,要組織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確保施工人員掌握施工方法、步驟、技術規范、工藝要求、環境要求、重要參數和驗收標準。
35、高空作業人員應持有公司頒發的(登高)證,特殊作業人員應持有(政府主管部門)頒發的證件。
36、機械設備運行中,操作人員(每班前)必須進行一次例行保養。
37、機械擁有單位根據保養規程和機械設備技術狀況編制大型機械設備(月度一、二級)保養計劃,報項目部機械部批準,工程部備案后,按計劃強制執行。
38、機械擁有單位必須(每周)進行一次安全檢查,檢查情況填寫“大中型起重機械周安全檢查報表”。
39、機械設備出現故障時,應立即進行(停機)修理,嚴禁機械“帶病”運行。
40、施工人員進行危險作業時,應遵守有關的安全規程并按規定辦理(安全施工作業票)。
41、施工階段以(質檢單)或(記錄)的方式對檢驗/試驗狀態進行標識。
42、工程處在施工過程中要按設備、材料特性實施設備材料(防護措施),對設備材料進行維護保養。
43、施工現場的溝道、孔洞、平臺、樓梯處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護裝置),設立明顯(標志)和(安全警示牌)。
44、在重要防火部位、建筑物、包裝物上設立明確的(禁煙)標志,禁止施工人員流動吸煙或作業邊吸煙。
45、特殊高處作業時,在無法搭設腳手架或懸掛安全帶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差速自控器)。
46、工程處在施工中發現不合格的設備、材料時,應及時(掛牌)標識,并填寫(不合格品)記錄單,書面通知項目部物資公司計劃組。
47、由于工程施工原因造成的不符合可采取(返工)、(返修)、(降級使用)等方式進行處置。
48、由供貨商原因產生的不符合可采取(退貨)、(返修)、(降級)使用等方式進行處置。
49、責任單位實施糾正措施后,于(兩天)內通知主管部門進行評審和驗證;對甲方及其代表發現的不符合,同時應通知(甲方及其代表)關閉驗證。
50、一般項目的作業指導書由(班組技術員)編寫;重要施工項目的作業指導書由(專業工程處專工)編制;需單獨編制安全措施的施工項目,由(專業工程處技術員)負責編制。
51、作業指導書必須在項目開工前(兩周內)編、審、批完。
52、在工程施工期間,施工班組應(每周)組織(一次)安全大檢查;項目部安監部(每季度)應對本項目部所有班組的(安全記錄)進行一次檢查;專業工程處(每月)對本單位所有班組(安全記錄)的抽查次數不少于(一次)。
53、目視管理是一種以(公開化)和(視覺)顯示為特征的管理方式,也可稱為“看得見的管理”和“一目了然的管理”。
54、統計方法有(描述性)、(推斷性)、(風險性)三種性質。
55、親和圖常用于(歸納)、(整理)由“頭腦風暴”法所產生的各種意見。
56、在圖紙專業會審提出的問題沒有(答復或明確)之前,其涉及到的單位、分部、分項工程不能開工。
1、安全技術:是生產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在生產過程中,為了防止和消除傷亡事故、保障職工安全和減輕繁重勞動,保證生產順利進行并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而采取的各種技術組織措施的總和。
2、事故:是指個人或集體在為實現某一目的而進行活動的過程中,由于突然發生與人們意志相反的情況,迫使原來的行為暫或永久地停止下來的事件。
3、輕傷:指負傷或需要歇工一個及一個以上的工作日的傷害。
4、重傷:指負傷后經醫生診斷為殘廢,或者可能成為殘廢,或者雖不至于成為殘廢,但傷勢嚴重的傷害。
5、責任事故:是指由于工作人員的失職或沒有盡到責任而造成的事故。
6、職業衛生:是指為消除或減輕作業環境中各種有害因素的危害,防止職工身體健康遭受不良影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總和。
7、“三票”、“兩制”:
兩票:工作票、操作票;
三制:交接班制、巡回檢查制、設備定期試驗輪換制。
8、作業性違章:在設計、施工、生產過程中,不遵守國家、行業、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公司所頒發的各項規定、制度和反事故措施,違反保證安全的各項規定、制度及一切不安全行為。
9、裝置性違章:生產、工作場所的環境、設備、設施及工器具不符合國家、行業、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公司有關規定、技術規程和保證人身安全的各項規定及技術措施的要求,不能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的一切不安全狀態。
10、施工技術管理:是企業對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各項技術活動進行科學的組織與管理的總稱,它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11、觀感質量評定:是單位工作竣工后進行的一項重要評定工作,觀感質量檢查不是單純的外觀檢查,而是對工程進行一次宏觀的、全面的檢查。同時也可核查分項、分部工程質量檢驗評定的正確性,以及對分項工程檢驗評定中還不能檢查的項目進行校核。
12、網絡計劃技術:也叫統籌法,它是對完成一項產品生產或一項工程任務進行統籌安排的科學管理方法。它用網絡圖形表達一項計劃中各個工序的先后順序和相互關系,找出其中關鍵工序和關鍵路線。“向關鍵工序要時間,向非關鍵工序要節約”。
13、施工組織總設計:施工組織總設計是指導施工的主要技術指導性文件之一,是一種全面的、系統的指導施工的綱領性文件,是編制其他技術文件的基本依據,是對整個工程施工各方面的總體概況。
14、質量計劃:是針對具體施工項目,為實現該施工項目的質量目標而編制的質量管理控制文件。質量計劃是對施工組織設計在某個項目上對質量管理的具體細化和補充。
15、特種作業:是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圍設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業。
16、工程分包方:是指在公司或項目部管理下承擔工程施工且行政上獨立于公司之外的施工單位。
17、糾正:為消除已發生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即對不符的處置。
18、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現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9、預防措施:為消除潛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潛在的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0、危險評價:評價危險程度并確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圍的全過程。
21、危險因素: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組合之根源或狀態。
22、環境因素:一個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與環境發生作用的要素。
23、勞動生產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