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企業所產生的噪音及振動將影響附近居民的正常休息,并且可能使作業的工人產生嘔吐、耳鳴、頭暈等現象,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噪音對附近居民及作業的工人的影響,特編制防噪音、振動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煤礦企業產生噪音及振動的機械設備主要有瓦斯抽放泵、空壓機、風機、乳化泵及井下局扇等。防噪音可采取的措施可分為:1在噪聲源井下處理,2在傳播過程中進行處理,而我礦采取的防噪音措施主要是在噪音源井下處理,即在各機械設備處安裝消聲器。
防振動的危害應從工藝改革入手,減少手及肢體直接接觸振動體;工具把手設置緩沖器;改進壓縮空氣的出口方位,防止工人受冷風吹襲。振動作業工人應發雙層護墊無指手套或護墊泡沫塑料的無指手套,以減震保暖。在工人不直接接觸的振動設備處安設減震器。
建立合理的勞動制度,按接觸振動的強度和頻率,訂立工休及定期輪換制度,并對日接觸振動時間給預一定限制。
就業前和工作后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處理受噪音、振動的作業人員。
未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和作業規程執行。
防止噪聲危害應從聲源、傳遞途徑和接收者三個方面入手。控制和消除噪聲源,是防止噪音危害的根本措施。可采用無聲或低音設備代替發出噪聲的設備,或將生產允許遠置的噪聲源如風機、電動機等,移至車間外或采取隔離措施;控制噪聲的傳播一般有吸聲、消聲、隔聲、隔振等幾種措施。
預防振動的危害應從工藝改革入手。在可能的條件下,以液壓、焊接、粘接等新工藝代替鉚接;改進風動工具,采用減震裝置,設計自動或半自動或操縱裝置,減少手及肢體直接接觸振動體。
衛生保健措施應加強個人防護。對于生產場所的噪聲暫時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聲條件下工作時,佩戴個人防護用品是保護聽覺器官的有效措施。耳塞、耳罩、帽盔等都是隔聲的嬌好防護用品。振動作業工人應戴雙層襯墊無指手套或襯墊泡沫塑料的無指手套,以減振保暖。對接觸噪聲和振動的工人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受噪聲和振動損傷的作業人員
1、施工噪聲防治
對施工工地噪聲,要嚴格建設審批,要求其申報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占地面積、施工總期限、各噪聲期環境噪聲的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并要求其交納保證金。
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執行“公眾參與”的監督制度,采用突擊抽查或檢查方式監督其噪聲,限制其施工機械與施工時間,并根據污染范圍、強度、時間及建設規模向建筑單位征收建筑噪聲排污費,以此對環境、社會和周圍居民補償。
要求建筑單位開工前修建隔聲墻,采用低噪聲新技術和低噪聲施工機械,采用吸聲、隔聲、隔振降噪技術。
2、交通噪聲防治
敏感區域附近設禁鳴區和限速區,對路過的車輛噸位加以限制以改善附近的聲環境。
加強交通管理,制定噪聲違章收費標準,強化違反交通規則罰款制度。
加強機動車管理,合理分配各交通干道的車流量、車噸位和規定限速要求。
加強道路建設,完善道路系統,改善路況,對破損的道路路面及時修補,必要時交叉口設置立體通道。
實行單車噪聲控制,規定單車噪聲容許限值,控制機動車輛出廠的噪聲指標,對噪聲超標的舊車,要求其安裝降噪裝置,必要時淘汰、更新噪聲排放超標舊車。
3、社會生活噪聲防治
文化娛樂場所,選擇場所前必須到環保部門辦理審批手續,居民區內的娛樂場所,要求其采取有效的隔聲減振措施,并達到所在功能區的排放標準。不符合標準的娛樂場所,文化部門不得發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部門不得發營業執照。
通過宣傳教育和管理對家庭娛樂活動和室內裝修進行控制,規定限制音量和作業時間。
4、廠界噪聲防治
噪聲污染嚴重的企業,要遠離學校、居民區、公建設施區等聲敏感區,并要達標排放。因特殊原因距離聲敏感區較近的,妥善布置噪聲輻射方向,合理布置建筑結構,加強廠區界的立體綠化,必要時修筑隔聲墻,盡可能減小噪聲。
研制和采用低噪聲設備和機械以及加工工藝,對高噪聲的設備和機械要加強維護維修,采用隔聲、阻尼、吸聲、隔振技術加以控制(如設置隔聲室、隔聲機罩)。
攀枝花煤礦技術組
201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