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礦井通風是礦井安全生產的基本保障。礦井通風指借助于機械或自然風壓,向井下各用風點連續輸送適量的新鮮空氣,供給人員呼吸,稀釋并排出各種有害氣體和浮塵,以降低環境溫度,創造良好的氣候條件,并在發生災變時能夠根據撤人救災的需要調節和控制風流流動路線的作業。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煤礦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煤方法、巷道布置及支護的改革,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國礦井通風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通風管理日益規范化、系列化、制度化,通風新技術和新裝備愈來愈多地投人應用。以低耗、高效、安全為準則的通風系統優化改造在許多煤礦得以實施,使其能夠更好地為高產、高效、安全的集約化生產提供安全保障。
?
第一節? 礦井通風系統的優化改造
?
礦井通風系統是向礦井各用風點供給新鮮空氣、排出污風的通風方式(進\回風井布置的方式一中央式、對角式、混合式)、通風方法(抽出式、壓人式、抽壓混合式)、通風網絡(由風流流經的巷道及相關設施組成)和通風控制設施(通風構筑物)的總稱。
近年來,為適應綜合機械化采煤的要求,原煤炭工業部在總結建設經驗,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于1984頒發了《關于改革礦井開拓部署的若干技術規定》,作為新井建設、生產礦井技術改造和開拓延深的依據。為適應生產集約化,開采深度增加、瓦斯涌出量大的情況,以“針對現實、著眼長遠、因地制宜、對癥下藥、綜合治理、節能增風”為指導思想,對數百對國有煤礦進行了通風系統優化改造,配合生產礦井井田合并、開采范圍擴大和儲量增多等改擴建工作。這類通風系統優化改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
一、通風方式的改革
?
根據礦井的特點和需要,把中央式通風演變為中央一對角式混合通風系統。為適應綜采集約化生產,工作面單產超過1Mt/a的要求,對礦井采用分區域開拓。因此,形成區域式通風系統,即每個區域均有一組進、回風井,各個區域采用相對獨立的通風技術。它具有通風線路短、風阻小、區域間干擾小、安全性好,便于選擇主要通風機,使其實現高效節能的特點,提高了礦井的通風能力和抗災能力,適用于特大型礦井或因地質條件須把井田劃為若干獨立生產區域的礦井。總之,新建大型礦井通風系統以對角式、分區式為主,改擴建的生產礦井以混合式為主,表1-1-1表示我國大型煤礦各類通風方式分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