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產國,焦化產業從業人數已超過40萬人,其中約2/3集中于中小型焦化企業。由于焦化生產過程中存在諸多職業危害因素,因此導致許多從業人員發生或并發多種職業病,尤其是中小焦化企業,由于其技術裝備水平較低,安全管理相對薄弱,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和意識相對落后,因此這種職業病病發率更加突出。據有關統計,焦化行業已經成為了職業病的高發行業。
筆者結合近幾年的實踐和教學工作,就焦化生產過程中存在和潛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系統分析,并談談相應的控制對策。
1、焦化作業環境及職業危害因素
1.1焦化作業環境
焦化生產過程是將原料煤炭轉變成焦炭及相關化學品的化學轉化過程,過程中涉及的化學品種類繁多。大多生產原料、中間產物或產品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中最嚴重的是含有多環芳烴(PAHs)的焦爐逸散物(COE),其次為粉塵和生產過程中泄露的大量中間產物,包括煤的各種熱分解產物(如CH、HS、芳香烴、石蠟、烯烴、酚醛化合物、氰化物及含氮化合物等),以及其回收過程中排放的揮發性氣體、燃燒廢氣等。
焦化生產工藝復雜,從備煤、煉焦、焦處理到化學產品回收,高溫焦爐的熱輻射以及諸多高噪聲的機器設備和條件苛刻的化學反應,都會加大焦化作業環境的潛在職業危害性。與焦化生產有關的主要危險有害物的危險特性(中度危害以上)見表1。
1.2焦化職業危害因素
1.2.1毒物
焦化作業環境中的COE污染物以爐頂作業環境為最高,其次為中部和下部作業區。對作業環境的污染按其從重到輕的順序依次為掃爐蓋、上升管、煤車、出爐、推焦車等。匡華成對焦化廠各崗位空氣中多環芳烴的監測結果表明,24hPAHs總和、致癌性PAHs及BaP的暴露濃度均以爐頂工為最大,其次為煤車司機、出爐工和焦車司機,即使焦化儀表工和管理人員,其BaP的暴露濃度也嚴重超過焦爐車間衛生參考標準值0.15g/m。朱先磊等在COE顆粒物中檢測到苯并(a)吡(BaP)的平均含量高達1048~g,且其它PAHs成分含量也較高。陳波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對作業環境中的PAHs進行測定,也確證焦爐工的職業性PAHs暴露水平較高。楊洪彪等對100名受試者進行跟蹤采集,發現焦爐工人受PAHs中BaP空氣日均暴露濃度為0.5g/m一1.7g/m。
1.2.2粉塵
備煤、煉焦及焦處理過程中都產生大量的粉塵,主要排放源有貯煤場、配煤室、粉碎機室、煤運輸機械和煤轉運站等;其次,裝煤、推焦、出焦、熄焦及篩焦過程也產生大量的煙(粉)塵,未經有效除塵控制的場所,其濃度多數超過粉塵職業接觸限值10mg/m3。
筆者對山西某中小型焦化廠35個粉塵作業點進行監測結果表明,粉塵濃度最高40.10mg/m,最低2.15mg/m,采樣點粉塵達標率僅為57.5%,分散度<0.7m的呼吸性粉塵占85%~93%。
1.2.3噪聲
焦化生產中的噪聲源主要有粉碎機、篩焦設備、焦爐機械、通風機組、鼓風機、蒸汽放散管、空壓機及各種泵、除塵機等。郭百榮等對某焦化廠66個噪聲作業點進行了監測,結果是噪聲強度在40~100dB之問,檢測點總合格率僅為63.64%。
綜上所述,焦化作業環境存在諸多職業危害因素,尤以大量焦爐逸散物、煙塵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