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例危險化學品事故
1.1 事故1:安徽某化肥廠汽車槽車液氨儲罐爆炸
1987年6月22日14時05分,安徽省阜陽地區毫州市化肥廠,派往太和化肥廠裝運液氨21臺儲罐車在返廠途中,行駛到仉邱區港集鄉時,液氨儲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霧,接著“轟”的一聲巨響,液氨儲罐發生爆炸。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儲罐后封頭飛出64.4米遠,直徑0.8米、長3米重達770公斤的罐體掙斷四根由8號鋼絲制成的固定繩,向前沖去,先摧毀駕駛室, 擠死一名駕駛員,沖出95.7米遠時又撞死3人。從罐內泄出的液氨和氨氣使87名趕集的農民灼傷、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療。液氨和氨氣擴散后覆蓋約200棵樹和約7000平方米的農田作物均被毀。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49人重傷。
1.2 事故2:莘縣化肥有限責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
莘縣化肥有限責任公司于2002年1月25日經莘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注冊成立,是由魯西化工集團總公司控股,吸收自然人參股組成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注冊資本740萬元,其中,魯西化工集團總公司出資720萬元。主要設備為合成氨生產線,年生產規模為4萬噸,主要商品為液氨和碳酸氫銨。企業現有干部職工540人。
2002年7月8日凌晨0點20分,一輛個體液氨罐車,在莘縣化肥有限責任公司液氨庫區灌裝場地進行液氨灌裝,到凌晨2點左右灌裝基本結束時,液氨連接導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駕駛員吩咐押運員立即關閉灌裝區西側約64米處的緊急切斷閥,自己迅速趕到罐車尾部,對罐車的緊急切斷裝置采取關閉措施,一邊與廠值班人員聯系并電話報警。
2時09分,接到報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門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先后趕到現場,組織事故搶險和群眾疏散。同時,企業值班領導組織職工對生產系統緊急停車。
4時40分,消防官兵將液氨罐車2個制動閥門和1個灌裝截止閥關閉。搶險搜救工作一直持續到6點30分。參與搶險搜救的干部、群眾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車輛32部,共解救、疏散群眾2000余人。
二、事故中所涉及的危險化學品的理化性質及事故發生的原因。
2.1 事故涉及危險化學品理化性質
液氨,又稱為無水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極易氣化為氣氨。密度0.617g/cm3;沸點為-33.5℃,低于-77.7℃可成為具有臭味的無色結晶。氨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應用廣泛,為運輸及儲存便利,通常將氣態的氨氣通過加壓或冷卻得到液態氨。液氨在工業上應用廣泛。氨進入人體后會阻礙三羧酸循環,降低細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腦氨增加,可產生神經毒作用。高濃度氨可引起組織溶解壞死作用。而且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所以其化學事故發生率相當高。
2.2 事故發生原因
2.2.1 事故1發生原因
(1)液氨儲罐制造質量低劣。該儲罐的縱、環焊縫均未開坡口,所有的焊縫均未焊透,10毫米厚的鋼板,熔合深度乎均為4毫米,X光拍片檢查,全部不合格,該罐原是一臺固定式容器,由毫州市化肥廠自行改制為汽車儲罐。但因無整體底座,無法與汽車車廂連接,而且只裝了壓力表和安全閥,其他附件均未安裝。
(2)壓力容器使用管理混亂。該罐投入使用后從未進行過檢查,廠方對罐體質量情況一無所知。爆炸前,罐體上已出現多處裂紋,有的裂紋距外表面僅1毫米。
(3)充裝違反規定。充裝前未進行檢查,充裝時也沒有進行稱重,充裝沒有記錄,計量僅憑估計,不能保證充裝量小于規定值。
(4)違反危險品運輸規定。未到當地公安部門辦理危險品運輸許可證,也未遵守嚴禁危險品運輸通過人口稠密地區的規定。
2.2.2 事故2發生原因
(1)液相連接導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初步查明,液相連接導管供貨單位是河北省無生產許可證的一家鎮辦企業。經公安部門偵察鑒定,液相連接導管破裂排除了人為破壞因素。從發生事故前的記錄看,液相連接導管的工作壓力、溫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規定范圍,是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發生的破裂,這是造成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