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操作的最終目的是將溶液中大量的水分蒸發出來,使溶液得到濃縮,而要提高蒸發器在單位時間內蒸出的水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合理選擇蒸發器 蒸發器的選擇應考慮蒸發溶液的性質,如溶液的黏度、發泡性、腐蝕性、熱敏性,以及是否容易結垢、結晶等情況。如熱敏性的食品物料蒸發,由于物料所承受的最高溫度有一定極限,因此應盡量降低溶液在蒸發器中的沸點,縮短物料在蒸發器中的滯留時間,可選用膜式蒸發器。對于腐蝕性溶液的蒸發,蒸發器的材料應耐腐蝕。例如,氯堿廠為了將電解后所得的10%左右的NaOH稀溶液濃縮到42%,溶液的腐蝕性增強,濃縮過程中溶液黏度又不斷增加,因此當溶液中NaOH的濃度大于40%時,無縫鋼管的加熱管要改用不銹鋼管。溶液濃度在10%~30%一段蒸發可采用自然循環型蒸發器,濃度在30%~40%段蒸發,由于晶體析出和結垢嚴重,而且溶液的黏度又較大,應采用強制循環型蒸發器,這樣可提高傳熱系數,并節約鋼材。
(2)提高蒸汽壓力 為了提高蒸發器的生產能力,提高加熱蒸汽的壓力和降低冷凝器中二次蒸汽壓力,有助于提高傳熱溫度差(蒸發器的傳熱溫度差是加熱蒸汽的飽和溫度與溶液沸點溫度之差)。因為加熱蒸汽的壓力提高,飽和蒸汽的溫度也相應提高。冷凝器中的二次蒸汽壓力降低,蒸發室的壓力變低,溶液沸點溫度也就降低。由于加熱蒸汽的壓力常受工廠鍋爐的限制,所以通常加熱蒸汽壓力控制在300~500kPa;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絕對壓力控制在10~20kPa。假如壓力再降低,勢必增大真空泵的負荷,增加真空泵的功率消耗,且隨著真空度的提高,溶液的黏度增大,使傳熱系數下降,反而影響蒸發器的傳熱量。
(3)提高傳熱系數K 提高蒸發器蒸發能力的主要途徑是應提高傳熱系數K。通常情況下,管壁熱阻很小,可忽略不計。加熱蒸汽冷凝膜系數一般很丸若在蒸汽中含有少量不凝性氣體時,則加熱蒸汽冷凝膜系數下降。據測試,蒸汽中含1%不凝性氣體,傳熱總系數下降60%,所以在操作中,必須密切注意和及時排除不凝性氣體。
在蒸發操作中,管內壁出現結垢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尤其當處理易結晶和腐蝕性物料時,此時傳熱總系數K變小,使傳熱量下降。在這些蒸發操作中,—方面應定期停車清洗、除垢;另一方面改進蒸發器的結構,如把蒸發器的加熱管加工光滑些,使污垢不易生成,即使生成也易清洗,這就可以提高溶液循環的速度,從而可降低污垢生成的速度。
對于不易結晶、不易結垢的物料蒸發,影響傳熱總系數K的主要因素是管內溶液沸騰的傳熱膜系數。在此類蒸發操作中,應提高溶液的循環速度和湍動程度,從而提高蒸發器的蒸發能力。
(4)提高傳熱量 提高蒸發器的傳熱量,必須增加它的傳熱面積。在操作中,應密切注意蒸發器內液面高低。如在膜式蒸發器中,液面應維持在管長的1/5—1/4處,才能保證正常的操作。在自然循環式蒸發器中,液面在管長1/3~1/2處時,溶液循環良好,這時氣液混合物從加熱管頂端涌出,達到循環的目的。液面過高,加熱管下部所受的靜壓強過大,溶液達不到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