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石油和天然氣從地下開采到地面以后,經過預加工處理、儲存和輸送到消費地。石油的運輸方式有四種:鐵路油罐車運輸、公路油罐車運輸、水路油輪運輸和管道運輸。鐵路油罐車運輸適用于中小批量的原油中長距離運輸。在油田開發初期,原油產量尚未達到規模時作為輸油管道的建設之前的過渡期,鐵路油罐車應用普遍;長距離輸油管道的轉油站也常設有原油裝車棧橋,用火車罐車將石油運往消費地。公路罐車具有運輸靈活性大,適用于無水路可通和不靠近鐵路的地區,在我國主要用于短途運輸。水路運輸具有成本低、運輸量大的優點,可分為遠洋運輸、沿海運輸、內河運輸、湖泊運輸。沿海運輸指幾個臨近海區間或本海區內的運輸。內河運輸一般為國內運輸。水路運輸的主要運輸工具是油輪和油駁,萬噸以上的油輪一般用于海運原油,如我國大連新港、秦皇島油港、黃島油港等都能夠停靠萬噸級巨輪。萬噸以下的(多以3 000t以下)油輪、油駁是江河內的常用運油工具。管道運輸有兩類:一類是油田內的油氣集輸管道、煉油廠內部的輸油管道,這些屬于企業內部的輸油管道;另一類是用于輸送原油、產品油或天然氣的長距離輸油(氣)管道。
長距離輸油(氣)管道? 一般把管徑大于150mm,輸送距離大于100km的管道稱為長距離管道。輸油管道又可分為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和液化氣(包括液化天然氣“LNG”和液化石油氣“LPG”)管道。目前國內長距離輸送原油管道干線最大直徑為720mm,總長度1.7×104 km。
長距離輸送原油管道由輸油干線和輸油站(庫)組成。干線部分包括管道本身,沿線閥室,穿跨越江河、鐵路、公路、山谷的設施;輸油站(庫)包括管道的起點站(首站)、沿途設置的泵站、加熱站和管道的終點站(末站)。為了保證安全運行,沿管道建有專用的微波通訊系統,進行統一的生產調度指揮。長距離輸原油管道概況見下圖。
長距離輸油管概況
1—進場? 2—轉油站? 3—來自油田的輸油管? 4—首站的罐區和泵房? 5—全線調度中心? 6—清管器發放室? 7—首站的鍋爐房、機修廠等輔助設施? 8—微波通訊塔? 9—線路閥室? 10—管線維修人員住所? 11一中間輸油站? 12一穿越鐵路? 13一穿越河流的彎管? 14一跨越工程? 15一末站? 16一煉廠? 17—火車裝油棧橋? 18—油輪裝油碼頭
天然氣管道與輸油管道相比,在建設與運行中有其獨特之處,但總體設計與運行原理方面與輸油管道相似,沿線設有壓氣站、清管站、計量站、配氣站、閥室及氣庫等設施。
管道輸送具有其他方式輸送無可比擬的優點:輸送成本低、建造價格低且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積少、節省人力、節省能源和安全性高。
石油的儲存? 為確保平穩輸油,在長輸管道的首站和末站都相應建造有儲油罐群,油罐群(也稱之油庫)容量一般按管道日輸量的5~9倍設置。對采取旁接油罐輸油方式的管道中間泵站也建有儲罐,其容量視管輸量大小設計。天然氣一般采用地下儲庫。儲罐可建在地上或地下,以建罐材料不同分為金屬罐、非金屬罐和巖石地下庫。金屬罐多建在地上,原油儲罐常用立式圓柱形儲罐。
1.地上金屬罐。根據罐頂結構分為浮頂罐(包括內浮頂)、拱頂罐和懸鏈頂油罐。(1)浮頂罐:罐頂浮在油面上,隨油位變化升降,浮頂的基本形狀是一個緊貼罐內壁的圓盤,周邊與管壁設有密封裝置。因為浮頂與液面間不存在氣體空間,油品不易揮發,儲油時損耗小,減小了對大氣的污染和產生火災的可能性。10000m3以上的油罐多采用浮頂罐,國內最大的浮頂罐容積為100000m3。(2)拱頂罐:罐頂為球缺形,拱頂半徑一般為油罐直徑的0.8~1.2倍。罐頂本身是承重結構,由4~6mm的薄鋼板和加強筋組成,便于施工,相對浮頂罐造價較低,油氣損耗大于浮頂罐。由于罐徑的限制,國內最大容積為10000m3,國外最大容積為50000m3。(3)內浮頂罐:內浮頂罐基本上是在拱頂罐內安裝內浮盤。原油儲運很少采用。(4)懸鏈頂油罐:也稱無力矩罐。容量在100~5 000m3之間,罐頂由罐壁和罐內中心柱支撐,在重力作用下,頂板自然下垂,形成一條懸鏈形曲線。
2.鋼筋混凝土非金屬儲罐。多為地下和半地下式建筑結構。因節約鋼材,抗腐蝕能力強,保溫效果好,原在我國油田、長輸管道和煉油廠采用較多。然而鋼筋混凝土油罐防滲漏能力差、防雷擊能力差,年久混凝土脫落或裂縫會導致漏油;另一方面,還會使部分鋼筋裸露在外,建罐施工中保證不了數以千計的鋼筋接頭都能接通導走電荷,因此當遭受直接雷擊時,雷電的電磁感應和靜電感應都可以引起放電,引燃罐內或泄漏在罐外的油氣,造成火災和爆炸事故。我國曾發生過多起鋼筋混凝土油罐雷擊著火爆炸事故。我國已不再建造這類儲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