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石油煉油廠—油罐火災進行調查的結果,在全部油罐火災中原油罐占40%,汽油罐(包括輕污油罐)占32%,柴油罐占3%,重質油占20%。發生火災的原因小,明火引起占64%,靜電引起占12%,自然起火占8%,雷擊引起占12%,其它原因占4%。靜電火災不容忽視。美國在對1500次油罐火災的調查中,原油罐占50%,其它油品罐占50%,大部分更是因靜電而引起。
1997年10月8日.國內某煉油廠內的堿渣罐爆炸,頂蓋飛出離罐體達114米。該罐直徑8米、高1l米,容積500立方米。在爆炸前.罐內已裝廠堿渣5米深.堿渣上面浮有一層汽油,油層厚200—300亳米。事后分析原因認為是噴灑而下的汽油激起油水堿渣等混合物的泡沫,這些泡沫和其它浮游物較多地收集了因噴灑含有雜質的汽油而產生的靜電荷,進而與罐壁等接地體發生放電,引爆了罐內達到爆炸濃度的油蒸汽。
根據固—液相界面雙電層形成的理論,當液體在管線中流動時,因正負離子的轉移引起正負極性電荷間的電位差,使液體介質帶電。電介質偶極子發生取向作用時,偶極子兩端產生電位差,使電介質帶電。通過實驗發現,液體介質的分裂及液體—氣體界面存在著雙電層,在—定條件下,能使液體電介質帶電。而純凈的非極性液體不容易帶電,電導率過高或過低,越不容易帶電,電導率居中的介質有積聚電荷的能力,比較容易帶電;管線材質及管壁粗糙度,含有水分、流動的狀態也是影響流體介質流動帶電的因素。液體內含有雜質是影響液體介質流動帶電的主要因素。
靜電放電的形式有電暈放電、刷形放電。火花放電等。靜電放電的能量和帶電體的性質及放電形式有關。電暈放電能量小,危險性??;刷形放電有一定的危險,有時也能引燃;火花放電能量較大,危險性最大。形成靜電放電產生危害必須靜電電場要具有足夠人的電場強度,且這個電場強度能形成靜電放電,放電達到能夠點燃的能量,放電場所的爆炸混合物的濃度必須在爆炸極限范圍之內。
油罐內靜電荷大部分產生于進罐前的輸送系統,積聚和火災危險則主要在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的儲罐戎槽車中。煉油廠煉制出的成品油,首先要通過泵,管線送往各種儲罐,然后再通過裝油棧臺或碼頭裝車裝船送到用戶手中。油品在管線輸送過程中,雖然有靜電荷的產牛,但由于管線內允滿油品而沒有足夠的空氣,不具備爆炸著火的條件。如果把已帶有電荷的油品裝入儲罐,則電荷不能迅速排泄掉并積聚起來,使油面具有一個較高的電位。此時若油面上部空間有達到爆炸極限條件的混合氣體,那就十分危險。
油品在裝罐時也產生部分靜電。裝油方式大體分為兩種:—種是底郵裝油又稱潛流裝油,另一種是上部裝油又稱噴濺裝油。前·種比較合理安全,后一種容易產生靜電。因為當油品從鶴管內高速噴出時,將囚發生液體分離而產生電荷。當油品沖擊到罐壁造成噴濺飛沫而產生靜電.
對同一種油品,電荷產生的多少與裝油鶴管直徑、油品流速、管端距油面高度以及管口形式等有關。通常油品流速越高,距油鹵落差越大產生的靜電荷越多。 下部裝油除因噴濺產生靜電外,還產生油霧,形成油汽—空氣爆炸性混合物。此外,還會使油面局郎電荷積聚,容易發生放電。底部進油當罐底有沉降水時也會產生很高的靜電電位,這是由于進油時油品攪起沉降水而產生的。
用蒸汽清洗油罐時也能產生很高的靜電電位。這種靜電的起因是由于油和水混合所致。另外,不同油品相混也有產生靜電的危險,油品相混一般出現在調合、切換或兩條管線同時向油罐注送不同油品的情況。
那么.應如何防止靜電引發火災呢?
I.油罐采取金屬罐,罐體對地有可靠的接地。選擇安全的油罐形式,一般選用浮頂罐,浮頂與罐體從罐上各組件與罐體采取有效的導靜電設施。
2.避免上部噴濺裝油方式,采取底部裝油。加大伸入油小注油管的口徑,以使流速減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設置緩和器。進入油罐的管口要向上呈30度銳角,注油管要盡可能地接近底部,并水平放置,以減少底部水和沉淀物的攪拌。油罐注油時罐頂應避免上人,因人體能產生靜電。注油前清除罐底,不許有不接地的浮游導體和其它雜物,并控制裝油流速,油注入油罐的通過過濾器時應控制在1米/秒以下,宜設有自動控制裝油設施,以防裝油冒頂。
3.不允許使用噴氣攪拌器,不許用空氣或氣體進行攪拌。
4.檢測和取樣等應在測量井內進行。
若未裝設專用的測量井,則必需在裝油延遲時間之后進行。檢測用卷尺上需裝端子或專用夾,并與接地線聯接后使用。
5.對大型油罐宜裝設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在罐體上裝設必要的滅火、冷卻設施,滅火設施宜采取地下式。油泵及輸油管也應有可靠的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