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的生活空間里,大量的易燃易爆、毒性、腐蝕性等化學物質也被人們在生活、生產中廣泛使用。然而,由于目前相關防范措施的科學技術手段,設施還不完善,人們的安全意識還不夠強,加之自然災害等原因,時而不時的有這樣或那樣的危險品泄漏事故發生,隨之釀造成中毒、火災、爆炸等災害性事故。據相關資料介紹,從1953年至1982年,全世界平均每年發生200多起因化學物質氣體泄漏而引起的嚴重事故;而從1985年至1989年這五年間里,即上升到每年300多起。同樣,我國在這方面好像也“不甘落伍”,自1969年以來,共發生傷亡千人以上的化學物質泄漏事故就有一百多起,其中最大的一次傷亡超過5000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有:1979年溫州電化廠氯氣鋼瓶爆炸泄漏事故傷亡一千多人,經濟損失達數百萬元;1993年8月5日發生在深圳羅湖區清水河安貿危險品倉庫的爆炸與此同時1997年6月27日晚發生在北京東方化工廠的火災,它們的直接經濟損失都超過上億元。從這些大量的事故可以看出,除管理防范措施不力外,其原因都是由于泄漏處理不當,才釀造成災害性的事故。這對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損失,同時,也對生活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這些物質一旦泄漏,如果處理不當,其后果難以想象。因此,加強泄漏氣體處理的研究勢在必行。
??? 1.泄漏氣體事故的特點及其危害
??? 氣體嚴格來講,常溫常壓下呈氣態的物質才稱為氣體,但本文從事故的搶險救援角度講,氣體包含了在常溫常壓下呈液態,但泄漏后易揮發成氣體的物質(如苯),本文所講的氣體多為化工生產中的成品或用品。
??? 1.1 突發性強、危險因素多
??? 氣體泄漏事故一般都是在瞬間突然發生的,這種突發性往往與它們在生產、運輸過程中的特殊性有關。因為,大多數氣體多為化工生產中的用品或產品,它們都是在高溫高壓下進行傳輸或貯存。有的反應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有的反應過程中需放出熱量,且原材料或成品多為易燃易爆物,如果在生產、貯存、運輸過程中一旦稍有疏忽,便會導致泄漏氣體事故的發生。再從社會方面看,由于社會的防范措施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很可能由于敵對分子的蓄意破壞制造氣體泄漏事故。這些情況都有可能隨時地導致氣體泄漏事故的發生,造成燃燒、爆炸、中毒等事件。如1997年1月23日,河北涉縣化肥廠100m3液氨貯罐因煤堆推倒圍墻砸裂貯罐上的液位管造成氨氣泄漏,瞬間氨氣擴散達3000m3,為防止爆炸,禁絕了一切火源,切斷周圍的生活生產用電;為防止中毒,及時疏散周圍群眾。
??? 1.2 危害形式多樣化
??? 有些氣體具有可燃燒性,一旦發生泄漏,遇上火源,很容易造成燃燒或爆炸。在燃燒中,火焰的高溫隨時危及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爆炸中,沖擊波的機械性作用隨時也會危及周圍的環境,引起多次燃燒或爆炸,加劇事故災害的擴大。再者,有些氣體是有毒物質或是經燃燒反應后變成有毒物質,由于這些有毒物質的危害狀態不同,造成人們中毒的途徑也各有所異。如受污染的空氣可經呼吸道吸入和皮膚吸收中毒,沙林液滴落到皮膚上很容易被滲入皮膚引起中毒;誤食、誤飲染毒食物、飲水,即可經消化道吸收中毒。同時,由于有毒物質會在空間、地面、水源、物體等造成污染,且有較強的流動性和持續性,少則幾小時,多則數日、數月。這種時間的持續性和地域、空間的流動性都給事故的處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1991年9月3日我國江西上繞發生一起甲胺泄漏事故,造成900余人中毒,其中41人死亡。據專家估計,該事故的污染治理工作要花近上億元,并對該河流的生態環境造成長期的影響。
???? 1.3 涉及面廣處理救援困難
???? 氣體泄漏事故發生后,其會迅速在地域、空間迅速擴散,嚴重的污染空氣,嚴重影響生活、生產中的各部門設施,短時間內危害范圍即可達數十或數百平方公里。處理救援行動將圍繞切斷事故源,控制污染區,搶救中毒人員,采樣檢測,組織污染區居民的防護與疏散,對污染區的洗消等工作展開,難度大,要求高。同時,為了有效地實施救援,還必須對參加搶險救援的工作隊伍實行統一的組織指揮,這必須涉及如通信、交通、急救醫療、氣象、政府等諸家單位。這樣龐大的隊伍,必定會給處理救援行動還來很大的困難。如印度博帕爾市的一家農藥廠發生事故后,政府調動了4000余名警察幫助受害者撤離,并在市郊設置大片帳蓬,解決12.5萬人的臨時的居住,還從新德里和孟買調來數百名醫務人員參加搶救傷病員。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泄漏,印度中央政府再次組織大批技術人員將剩余的25噸異氰酸甲酯全部處理,并調遣了三架能裝5000升水的直升機,在現場上空向下不停噴灑水霧,僅此一項持續了7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