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備安全
確定設備的安全性,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是否按照相應的安全標準、規范進行設計;
(2)是否按照設計說明書正確進行制造;
(3)是否有適當的安全防護裝置;
(4)維護、檢查的程序是否完善。
對于所有化工裝置的設計,目前還沒有全部達到標準化,但在機械設備方面的設計則已經實現了標準化。對于化工裝置設計標準,可按以下目次查閱審定:基礎工程;支持結構;容器和罐;泵和壓縮機;加熱器和加熱爐;換熱器;透平機;電氣設備;儀表;配管;蒸餾塔和吸收塔;安全消防設備。
關于壓力容器,許多規格標準或法規都規定了設計標準。在設計時,除這些標準外,還需要考慮結構材料、施工方法、設計強度、金屬厚度等因素。設計溫度和設計壓力,應該根據操作中的最大值確定。為了便于維修檢查,壓力容器上必須開有一定數量的適當尺寸的檢查孔。處理腐蝕性物料時,除要充分注意耐腐蝕處理外,還必須有完善的排液系統。還要注意防止壓力容器放空口和安全閥排出的危險物滯留而形成的二次危險。
處理可燃液體和氣體的泵和壓縮機,應該盡可能設在室外,而且必須采用防振的配管和支撐方法進行安裝。特別是輸送可燃流體的泵,為了防止起火時,人無法接近,可燃流體仍繼續流人泵內,應該安裝遠程控制開關和配管截斷閥。
加熱器和加熱爐,務必不得設置在散發可燃氣體的危險區域。需要特別注意點火裝置、控制裝置、壓力安全裝置以及燃燒室內的通風。就配管系統而言,要考慮到裝置發生火災的情況,在適當的地點安裝緊急切斷閥。另外,必須防止倒流,安裝止逆閥。
自動化、儀表化是化工裝置安全運行的重要因素。所有的儀表都應該是可靠的,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耐候性。儀表安裝時應考慮到易于檢查和維修。
2.物料加工和操作安全
應該建立原料、中間體、產物和副產物的完整的物性數據檔案。根據《第170號國際公約》及1997年我國施行的《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屬于危險化學品的物料,可向供應商或制造商索取該物料的《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對各種物質的狀態、閃點、沸點、熔點、爆炸極限、燃點等性質數據,以及操作、貯運、應急處置等,都應該有清晰地了解。對物質性質所伴生的危險和可能造成的損失或損害,以及相應的對策應進行分析和說明,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對于操作程序,可分為有化學反應的和無化學反應的兩種類型。所謂“有化學反應的”是指在設備中進行聚合、縮合、熱裂解、催化裂化、氧化、脫氫、加氫、烷基化等化學反應。而“無化學反應的”則是指混合、溶解、清洗、蒸餾、萃取、吸收、精制、分離、機械加工等不進行化學反應的單元操作。對可能發生的誤操作,以及一旦發生所造成的后果,應分門別類地進行分析和評價。特別是對可能造成重大損失或損害的操作要格外注意。
3.裝置布局安全
化工裝置的布局和排列,對于絕大多數操作都應該是最有效的,而且安全問題也必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對于大量處理可燃液體的石油和化工企業,裝置布局和設備間距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需要留有足夠的空地以把工藝單元可能的火災控制在最小范圍;
(2)對于極為重要的單系列裝置,要保留足夠的空間,或用其他方法進行防護;
(3)危險性極大的區域應該與其他部分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4)裝置事故不能直接影響水、電、氣(汽)等公用工程設施;
(5)因各種原因有可能使裝置界區內浸水時,應該設置防水設備;
(6)應該特別注意公路、鐵路在裝置附近的情況;
(7)對于道路的設置,應該注意在發生事故時能較方便地接近裝置;
(8)在裝置的邊界和出入口,應該安裝監視設施。
生產設備會因火災、爆炸遭受重大損失。其原因有以下幾點:由起火的裝置直接引起的火災;因輻射熱使相鄰裝置的可燃物起火;發生火災的裝置或區域的燃燒液體溢流或飛散至其他裝置或區域。火源的輻射熱會引燃300m遠的可燃液體,發生爆炸時還可能影響到更遠的距離。對于可以預想到的火災、爆炸事故,要留有足夠的安全距離,使火災、爆炸危險不至于波及到相鄰的裝置或區域。對于有些危險性高的工藝裝置,應設置泄爆設施,還可以設置混凝土或鋼板的防爆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