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險源數據庫的建立
所謂危險源是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單位、部門,建立危險源數據庫的目的是便于統一管理,掌握危險源的基本信息,并據此開展本地區的危險源預案研究工作.
危險源數據庫的主要內容如下:
事故源目錄,包括事故源名稱、區域代碼、事故源代碼等屬性;
事故源基本情況,包括東經、北緯、職工人數、企業位置、企業面積、主要產品產量、主要原料數量、聯系電話、負責人;
事故源防護措,包括針對事故采取的預防措施和方法;
事故源應急監測組織,包括監測的組織責任、預防措施;
放射品數據庫.
2 危險品數據庫
危險品數據庫不僅提供危險品的種類,還提供危險品的理化性質、爆炸危險性、毒性等內容,現場監測時可以據此為監測方法、監測人員防護等方面做好準備.
危險品數據庫的主要內容如下:
危險品目錄,包括危險品名稱、儲存量、最大儲存量、儲存方式、運輸方式、運輸頻率、運輸數量、產生量;
危險品理化性質,包括形狀、熔點、沸點、相對密度、飽和蒸氣壓、監界壓力、燃燒熱、熱熔比、液體比熱、液體密度、液體汽化熱;
危險品標識包括中文名、英文名、分子式、分子量、CAS號、RTECS號、UN號、危險貨物編號、IMDG規則編號;
危險品泄漏處置,包括危險品的應急處理措施;
危險品的爆炸燃燒性,包括燃燒性、燃燒分解產物、閃點、自燃點、爆炸上限、爆炸下限、穩定性、聚合危害、危險特性、避免接觸的條件、滅火方法;
危險品防護措施,包括工程控制、呼吸系統防護、眼睛防護、手防護;
危險品急救措施,包括皮膚接觸,眼睛接觸、吸入、食入時采取的措施.
3 應急監測準備
應急監測準備在完成本地區危險源和危險品基本信息后,認定當地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污染事故種類,完成應急監測準備工作.工作成果可以適當的形式表示.
應急監測大體可分為現場監測和事故后的追蹤監測.現場監測完成事故發生后污染程度的監測,要求監測結果不一定十分準確,但是一定要十分迅速,短時間內提出監測結果,并反映污染的變化趨勢.目前,市場上的快速監測裝置很多,檢氣管、快速氣體測定儀、便攜式氣體測定儀、便攜式氣相色譜儀都可列為首選.事故后的監測是一個長期的監測過程.慢性危害的一個手段.在這個階段,環境監測以實驗室監測為主,傾向于使用大型監測儀器,包括應急監測儀器、應急監測人員防護設備、通訊設備、交通工具.
4 應急監測的實施
4.1 監測布點
為確保人身安全,對可能發生爆炸事故的點位應設置在爆炸危害范圍外.
根據氣象條件確定位的布設,以能夠反映濃度的變化趨勢為原則.在不同的時間段,污染范圍不同,污染邊界也會發生變化.監測點位要隨時間變化.
樓群、人口密集區、可發生湍流的地區應增加監測點位.如,加油站和煤氣分配站可能引起泄漏和火災兩類事故,泄漏的污染范圍較小,點位布設范圍較小.爆炸、火災的監測范圍較大.
事故監測分為現場監測、事故后監測,事故現場的點位布設能反映危害區域范圍,事故后監測布點體現均勻的原則.
4.2 監測方法
對于易揮發、易燃的物質注意測定其在空氣中的比例.
本著科學、經濟實用的原則,推薦污染監測方法如表1所示.
5 應急監測反應機制
事故發生后,需要迅速完成應急監測以提供數據,完善的反應機制尤為重要,涉及到市、區、工廠三級部門,在制度上的合理分工是完成這個預案的重要部分.劃發的基本原則是使各級部門的管理數量自下而上遞減.其范圍的確定顯然與各種因數有關,如化學品的種類、儲存數量、儲存方法、人口密度、氣象條件,指標計算結果反映在致死濃度區域范圍上,致死濃度區域范圍為參考標準.同時參考污染物的毒性指標.
一級 R≧C1
二級 C2≦R< C1
三級 R< C2
C1=100M, C2=50M,建議C1、C2根據實際情況設定;R 是致死濃度范圍.
(匡華成)
所謂危險源是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單位、部門,建立危險源數據庫的目的是便于統一管理,掌握危險源的基本信息,并據此開展本地區的危險源預案研究工作.
危險源數據庫的主要內容如下:
事故源目錄,包括事故源名稱、區域代碼、事故源代碼等屬性;
事故源基本情況,包括東經、北緯、職工人數、企業位置、企業面積、主要產品產量、主要原料數量、聯系電話、負責人;
事故源防護措,包括針對事故采取的預防措施和方法;
事故源應急監測組織,包括監測的組織責任、預防措施;
放射品數據庫.
2 危險品數據庫
危險品數據庫不僅提供危險品的種類,還提供危險品的理化性質、爆炸危險性、毒性等內容,現場監測時可以據此為監測方法、監測人員防護等方面做好準備.
危險品數據庫的主要內容如下:
危險品目錄,包括危險品名稱、儲存量、最大儲存量、儲存方式、運輸方式、運輸頻率、運輸數量、產生量;
危險品理化性質,包括形狀、熔點、沸點、相對密度、飽和蒸氣壓、監界壓力、燃燒熱、熱熔比、液體比熱、液體密度、液體汽化熱;
危險品標識包括中文名、英文名、分子式、分子量、CAS號、RTECS號、UN號、危險貨物編號、IMDG規則編號;
危險品泄漏處置,包括危險品的應急處理措施;
危險品的爆炸燃燒性,包括燃燒性、燃燒分解產物、閃點、自燃點、爆炸上限、爆炸下限、穩定性、聚合危害、危險特性、避免接觸的條件、滅火方法;
危險品防護措施,包括工程控制、呼吸系統防護、眼睛防護、手防護;
危險品急救措施,包括皮膚接觸,眼睛接觸、吸入、食入時采取的措施.
3 應急監測準備
應急監測準備在完成本地區危險源和危險品基本信息后,認定當地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污染事故種類,完成應急監測準備工作.工作成果可以適當的形式表示.
應急監測大體可分為現場監測和事故后的追蹤監測.現場監測完成事故發生后污染程度的監測,要求監測結果不一定十分準確,但是一定要十分迅速,短時間內提出監測結果,并反映污染的變化趨勢.目前,市場上的快速監測裝置很多,檢氣管、快速氣體測定儀、便攜式氣體測定儀、便攜式氣相色譜儀都可列為首選.事故后的監測是一個長期的監測過程.慢性危害的一個手段.在這個階段,環境監測以實驗室監測為主,傾向于使用大型監測儀器,包括應急監測儀器、應急監測人員防護設備、通訊設備、交通工具.
4 應急監測的實施
4.1 監測布點
為確保人身安全,對可能發生爆炸事故的點位應設置在爆炸危害范圍外.
根據氣象條件確定位的布設,以能夠反映濃度的變化趨勢為原則.在不同的時間段,污染范圍不同,污染邊界也會發生變化.監測點位要隨時間變化.
樓群、人口密集區、可發生湍流的地區應增加監測點位.如,加油站和煤氣分配站可能引起泄漏和火災兩類事故,泄漏的污染范圍較小,點位布設范圍較小.爆炸、火災的監測范圍較大.
事故監測分為現場監測、事故后監測,事故現場的點位布設能反映危害區域范圍,事故后監測布點體現均勻的原則.
4.2 監測方法
對于易揮發、易燃的物質注意測定其在空氣中的比例.
本著科學、經濟實用的原則,推薦污染監測方法如表1所示.
5 應急監測反應機制
事故發生后,需要迅速完成應急監測以提供數據,完善的反應機制尤為重要,涉及到市、區、工廠三級部門,在制度上的合理分工是完成這個預案的重要部分.劃發的基本原則是使各級部門的管理數量自下而上遞減.其范圍的確定顯然與各種因數有關,如化學品的種類、儲存數量、儲存方法、人口密度、氣象條件,指標計算結果反映在致死濃度區域范圍上,致死濃度區域范圍為參考標準.同時參考污染物的毒性指標.
一級 R≧C1
二級 C2≦R< C1
三級 R< C2
C1=100M, C2=50M,建議C1、C2根據實際情況設定;R 是致死濃度范圍.
(匡華成)